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11-26 15:51:12
选择字号:
新京报:教授的愤怒值得倾听和尊敬
 
本周,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庆熊在该校学术委员会网站上登出一篇名为《“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的文章,披露11月10日下午,他走进教室上课时,发现教室里空荡荡的,原来是香港艺人梁朝伟来访,35名武警班学员被团委叫去维持秩序。张庆熊对此十分愤怒,认为:不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不把学术研究当作重点,而迎合社会流俗,就走错了方向。
 
张教授的话,瞬间引起两派尖锐的观点交锋。一派认为教授批评校园中一部分学生把追星和娱乐放在第一位,使大学陷于流俗;而另一派则认为教授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思想没有与时俱进。
 
任何一句话,如果脱离了说话的语境来讨论,就可能会陷入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陷入到一种无法分清是非的意气泥潭中。张教授愤怒发言的语境,是一个老师走进课堂之后发现在预先不知情的情况下,教室里有几十个学生不见了。他的发言,既有自己尊严受损的愤怒;又有对学生们在课业与明星之间选择的痛心;也有对学校管理机构在教学与娱乐之间未摆正位置的不满。
 
应该说张教授的担心,并不是无感而发的。作为长年工作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人,他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想必是了然于心的。一些孩子在经过严酷的高考进入大学之后的突然放松,将娱乐与学习的位置摆不端正,无休止地上网或追星的现象,应该是普遍存在的。这与老教授心目中应该有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内”学习的理想化学生生活,肯定有较大的距离。而35人缺课事件,也许是久已积压的担忧和郁闷的总爆发。而这次总爆发之后引发的争议和讨论,想必能让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对这件事情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应该以教学为第一,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的。但二十一世纪的校园,是否还能回到只读书不闻窗外事的古典氛围中,也是存疑的。
 
张教授以一个学人的拳拳之心,表达出的愤怒与“小题大做”,是以对学问和学生真诚的爱为基础的。这种真诚的愤怒,值得尊敬和倾听。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