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蓉芳 苏俊杰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25 13:37:45
选择字号:
钟南山院士批科技界浮躁风 列数科技论文四宗罪

 
“当前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踏实。”在昨日(10月24日)召开的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痛批当前科技界的浮躁风。他说,多家国际专业杂志主编批评中国某些科学研究论文存在“四宗罪”:一是伦理问题,二是造假,三是抄袭,四是一稿多投,并互相提醒对中国论文“多加注意”。
 
浮躁不踏实是当前科技界最大问题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认为,文化建设不单是指文化界、文艺界,也包括科技界。”会上,钟南山说,科技界更需要一种科学的、正确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不仅包括做事,也包括做人。
 
他说,在做事上,科技工作者做研究不仅要敢闯,还要实干,“可是,当前科技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踏实。”
 
“最近有一件事情很刺激我。”接着,他颇为沉痛地说,上个月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在去年年底,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在内的11家世界著名生物医药类杂志主编参加的会议上,当讨论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时,他们说,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作者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他们都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这些来自中国作者的文章,很多存在伦理问题;第二,存在造假问题,因为经过专家审核,有一些数据根本不可信;第三,存在抄袭的问题;第四,存在重投的问题,很多作者一稿多投。于是,他们互相提醒,今后来自中国的论文,要多加注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科技界,浮躁的思想是相当要不得的。”
 
改善医患关系先要提高医生人文素养
 
而在做人方面,他认为医者更需要人文精神。“现在医患关系为什么那么紧张?除了医疗资源的公益性和公平性不够,不能否认,我们的医学人文精神在这几年有所沦落。”他说,“广东人的特点是包容,务实,我希望这些特点要进一步发扬。”
 
钟南山曾不止一次地表达“医学人文精神沦落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之一”的观点。日前,他在一个讨论医患关系的论坛上就说过:“目前,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他说,医生首先是为大家服务的,是爱人、帮助人、与人为善的。然而目前的情形,世所罕见。同仁医院的病人砍伤医生事件、东莞病人砍死医生的事件,都反映出医患关系极端地尖锐。
 
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对医生神圣职责的亵渎
 
他认为,医患关系变得尖锐有制度上的问题,还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等原因,此外,医学人文的沦落也是重要原因。他说,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不能干等制度的完善,而是首先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
 
他十分惋惜地说道,在我国,人文医学的教育很是不够。比如南海红会医院“活婴当死婴弃”事件,如果这个早产儿的妈妈并非外来工,而是某领导、企业家,医护人员还会这样处置吗?为何会因人而异?再比如,汕头一妇女在医院里本是安胎,却吃了堕胎药,医院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承担。东莞某大医院,孩子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打针,却死了。家长发现有一页病历被撕掉了,问医生原因,医生说没写好,所以撕了。钟南山说:“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对医生神圣职责的亵渎!”
 
研究成果没转化成产品就不叫创新
 
钟南山在这次会议上还专门解释了什么叫创新。
 
“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到底什么是创新呢?”他说,在科技界和学术界,某个人有了一个发明或发现,文章又可以在《自然》、《科学》等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当然是可喜的。“但这是不是创新呢?”他说,“关于这个话题,我跟汪洋书记讨论过,汪书记说,这个充其量是创意,不叫创新。因为它还没有产生效益。”
 
“再比如,我们引进一个汽车项目,”他又打了个比方说,虽然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吸收和改造,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跟原始的创新仍然有着区别,这充其量只是创建。
 
“创意和创建都不叫创新。什么叫创新?就是你的发明和发现,拿过来以后,变成一个成果或成品,最后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才叫创新。”他说,正因为如此,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需要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甚至是四十几年,转化成产品、产生了经济效益以后,才会被认可。
 
他认为,广东不仅要鼓励省内科研人员创新,将产学研结合,积极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更要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携创意来广东“开花结果”。
 
钟南山最后提出,科技发展也需要体制改革。他说:“政府要转变职能,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就要放权。比如职称评审、项目评审,只要放权,科协都可以做得到。当然,科协也要争气,要把这些事情真正做好。”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