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25 8:44:52
选择字号:
中科院信息化建设创新实践:ARP跃迁
 
本报记者 丁佳
 
前几天,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科技处工作人员肖扬到长春开会。可还没到会场,所里就打电话来,说有一个文件需要马上处理。
 
肖扬打开笔记本,连上无线网络,几分钟工夫就把文件传回了所里。“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办公,再也不用到处找传真机了。”
 
肖扬的法宝,是一个叫做“ARP”的科研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它在中科院可谓家喻户晓。
 
有中科院特色的ARP
 
有一个日子,及俊川永远都不会忘记。
 
2002年9月4日,中科院机关712会议室,“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ARP)项目”正式启动。从那时起,及俊川就开始担任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ARP中心主任。
 
经过近两年调研,2004年3月ARP一期工程启动;2006年1月,系统在中科院本部和120个院属单位上线。
 
2008年,ARP二期工程作为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启动。通过8个子项目的建设,涉及主要科研管理活动的192个业务流程得到梳理,最终形成了10个应用系统、2个应用服务平台的崭新应用环境。
 
“中科院是院、所两级法人结构,学科门类多,每个所的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及俊川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这样的特点决定了ARP系统只能采取分布式部署的方法,即要给每个研究所配置一套个性化的系统。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工程团队为120个研究所铺设了系统,并在二期工程中进行了8个新建所的部署,完成了软硬件平台的升级改造,以及数据三级备份体系的架构。
 
“一路挨着骂过来的”
 
“最开始时没少挨骂,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及俊川说,ARP项目刚开始建设的时候,系统的推进受到了不少阻力。
 
这样的阻力有点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不少管理人员年纪较大,平台一上线,他们不适应,觉得ARP对他们的岗位产生了冲击。”
 
为满足用户对系统操作的需求,“十一五”期间,ARP中心组织用户培训84场次,参加人数约6000人次。
 
慢慢地,骂声少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管理人员从ARP中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财务工作是见效最大的业务之一。ARP系统上线前,中科院120多个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多达30多种,导致全院财务分析工作困难重重;而所内各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预算系统上线后,开始为管理者、科研人员、财务人员提供实时的经费控制信息。截至目前,中科院半导体所使用ARP维护的科研课题有240多个。“ARP大大改善了以往课题预算执行时表现出的盲目性,实现了政策与经费使用的同步性,也减少了财务人员和课题负责人的工作量。” 该所资产财务处副处长王军说。
 
把“没完没了的ARP”变成“不弃不离的ARP”,及俊川和他的同事们用了9年时间。不过,ARP的贡献绝不仅仅是为中科院人带来了工作上的便捷。对中科院的决策者来说,他们期待着ARP能为自己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决策支持功能初见端倪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邱华盛有一个雅号,叫做“ARP最牛局长”。在国际合作管理系统上线半年多的时间里,邱华盛使用系统处理了出国批件6830件,涉及到10678人次,是中科院使用ARP系统频度最高的人之一。
 
他对系统的功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ARP既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经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便于管理者准确掌握出国人员的结构、去向等信息,为未来国际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ARP二期工程以来,对“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了全院部署,构建了科研管理资源目录,实现了资源信息各级平台内共享。中科院各主管局已开始利用ARP信息资源中心抽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决策,利用率逐年上升。
 
中科院84.2%的研究所也开始利用系统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辅助管理决策。
 
“经过两期建设之后,ARP对研究所的辅助决策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所长甘烦远说。
 
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管理创新与决策支持工程将是ARP下一步工作的重头戏。
 
《科学时报》 (2011-11-25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