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10-14 11:09:45
选择字号:
中科院海洋所确定深海探测等五个重点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所已将西太平洋地质演化与沉积记录、深海环境综合探测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分子系统演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能源发掘利用、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防护技术等五方面确定为重点培育的研究方向。
 
他介绍说,中科院海洋所致力于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立足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拓展深海环境与战略性资源探索的先导性研究,未来要实现三大突破:一是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新品种、新认知和新生产体系;二是中国近海环境演变机理与生态灾害发生的预测和防控;三是热带西太平洋环流变异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为实现这三大突破,中科院海洋所确定深海环境综合探测研究等5个重点培育方向,并在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奥秘探索上进行规划与布局,包括提高近海海洋综合观测能力:科学考察船探测能力方面拓展深度、范围、精度;提高深海探测、取样能力;提高走航式自动观测能力;建设专业技术队伍;近海观测网络扩大覆盖面、增强观测内容、提高观测精度。
 
这位海洋科学家提醒说,在过去的60多年中,人们从海洋中猎取超过35亿吨的野生动物鱼类,同时向海里倾倒超过这个数量的垃圾。“海洋是有生命的,其忍受力也是有限度的”,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水母在全球海洋中数量呈增长趋势并在一些区域泛滥,现已遍及全球20多个渔场,东亚海域是重灾区之一。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多重压力下海洋环境变化剧烈,生态系统处于动荡之中,海洋生态灾害频发。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2011报告称,全球32%的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或者资源枯竭、全球海洋中53%的海洋渔业资源被“完全开发”。
 
中国海洋环境变化从全球角度来看具有普遍性,但在很多方面形势更加严峻。孙松指出,中国的近海生态系统是否会像滇池一样的下场以及如何应对?这亟需海洋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