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其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10-12 11:26:20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科学家的学术家谱怎么修
我国已启动多学科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
你听说过“科学家学术谱系”这一名词吗?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论坛”的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张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提供的谱系图表,名称为“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学术谱系”。
长冈半太郎为第一代;仁科芳雄为第二代,他于1923年去哥本哈根,师从玻尔,1931年建立了著名的仁科研究室;第三代包括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郞、坂田昌一,汤川秀树于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郞于1965年获奖;第四代包括武谷三男、南部阳一郎、小柴昌俊、小林诚、益川敏英,其中,小柴昌俊于2002年获奖,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于2008年获奖。
这张学术谱系表明:在日本科学发展史方面,仁科研究室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有人评价:仁科芳雄博士将玻尔研究所那种创造探求的研究精神带回了日本,这种氛围和传统是旧的帝国大学所没有的。这种精神被接受过仁科博士教诲的人们传遍了日本。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像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那样的科学家学术谱系。
科学家也要有“家谱”
到底什么是“科学家学术谱系”呢?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调研宣传部部长王春法博士通俗地作了个类比:“科学家学术谱系”就是科学家的“家谱”,是对科学家学术地位的评价和认定。
“科学家的学术谱系就是学术‘家谱’,它反映一个学科或学术群体中主要成员的学缘关系和传承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化凯这样认为。
众所周知,家谱又称族谱,是一种用表谱来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王春法认为,学术谱系实际上就是学术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代表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探索的历程。“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今天要发展科学技术、要进行自主创新,就应该了解、明白我们自己站在哪里,我们所要立足、所要倚重的巨人的肩膀在哪里,就应该思考、探索如何才能站上巨人之肩。这正是当代科学家谱系研究所要理顺的问题。”
研究科学家“家谱”有啥用?
为什么要研究科学家的学术谱系?
王春法介绍说,通过梳理科学家学术谱系,能够明晰学术传承的脉络,探索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讲,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系统地建立学科传承的基本脉络和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还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找出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演进方法;结合科技发展现实,科学预测学科发展的未来重点和突破方向。”
“这一研究还有两个目标,一是找出中国的科学传统,或推动形成中国的科学传统,培育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二是研究探索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袁江洋研究员展示的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学术谱系表,就形象地说明了日本6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成长规律。”王春法说。
“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恰逢其时
“家谱”古已有之,可现在来研究中国科学家的学术谱系,有什么现实可能性呢?
对此,王春法列举了几条理由: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从最早的追赶者、后来的同行者,到现在进入了前沿跟踪阶段,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总结探索。
其次,中国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使科学技术研究的延续性越来越明显,支持强度也越来越大。
第三,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使我们对学术传承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第四,我国已拥有一批优秀的科学技术史人才,为这项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980年的时候,中国科技史学会会员只有200人,目前已有700余人,分为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生物学史、农学史、医学史、技术史、金属史、建筑史、综合史等15个分支机构,已经形成一批科技史研究成果。
还有,如今许多科学家愿意把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知识积累传下去,口述科技史逐渐成为显学,《钱学森实录》、《施雅风口述自传》、《沈善炯自述》……已成为普通大众喜爱的日常读物。
研究方向在哪里?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已启动了物理学、医学、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
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哪些呢?王春法认为,应该在世界科技史的大格局中评价中国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的是,在近现代世界科技史上,中国主要是一个科技引入者和应用者,个别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同时,搭便车的中国科技史仍然是世界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科技史发展中应当体现出中国科技界所作出的贡献。”
王春法还提出,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科学家学术谱系的传承和特点。“这方面有很多题目,例如,中国科学家的学术谱系与国外科学家学术谱系间有区别,包括同源多点与多源同点;新中国成立前后科学家学术传承的区别和特点;文革前后科学家学术传承的区别和特点;苏联传统的加入与本土研究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发展等等。”
“不能忘了,学术谱系研究的目的是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形成中国的传统,为前沿跟踪条件下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应该把科学家作为学术谱系的核心,基本线索是人—学科—成果,学术传承应该作为学术谱系的本质加以研究。”王春法特别强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