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9-29 9:06:45
选择字号:
第374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复杂性与社会设计工程”
 
复杂性在社会现象与问题中普遍存在,虽然各种复杂性理论方法研究层出不穷,但当把现有的复杂性理论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与问题时效果却不很理想,可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方法也不多。出席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复杂性与社会设计工程”为主题的第374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复杂性是许多社会问题的内在特征,结合社会问题对复杂性理论方法开展探索,将为有关部门对重大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科技支撑。
 
无限复杂的社会问题
 
会议执行主席、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沙基昌在题为《复杂性与社会设计工程》的主题评述报告中说,物质系统都是无限复杂的,对物质系统的认识总是暂时的、局部的,而且永远可以有新的认识。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社会的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观察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上,并与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和关注物质世界的角度有关。复杂系统至少应包括三个要素,即系统、环境和关注的角度。一个问题可能存在一种解决方法。当这种方法还不为人知时,可认为该问题是无限复杂的,因此“复杂性是针对问题与方法的”。
 
社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沙基昌认为,社会问题的核心复杂性在于决策、行动与环境间的循环因果关系。当社会问题中各局中人的决策成为影响环境与决策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时,就成为人因社会问题。人因社会问题比比皆是,大至全球性战争与和平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金融危机问题,小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人因社会问题通常是非常复杂的,并至少具有三大特征:人的决策与环境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决策与环境存在时间差;可能存在局中人私利驱使下的互相拆台,甚至恶意攻击的现象。
 
与会专家指出:社会复杂问题是不可完全重复的;物质世界中的社会问题都是无限复杂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需要从复杂到简单。社会问题是可以设计的,引入工程化的思想,可以确保社会设计问题解决得有始有终;社会设计工程的关键是协调各局中人的核心利益。
 
专家认为,解决人因社会问题的困难在于,确定某局中人A的适当策略行动时,就需要正确判定环境当前的状态和长期的演变规律;而环境的长期演变又受制于各局中人的策略与行动。沙基昌提出了用社会设计的思想来解决人因社会问题。社会设计就是要研究社会设计理论、方法的,并力图在耗费资源尽可能少的前提下获得相对满意的社会设计效果。社会设计涉及三大集成,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集成、未来环境与干预策略集成和专家群体智慧集成。一个好的社会设计其目标也应从全体人民利益出发,且不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
 
现有复杂性研究难以胜任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众托说,当前的社会、技术、经济等领域的很多问题超出了传统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传统系统工程难以胜任,需要研究复杂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于景元介绍了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指出当前系统工程已发展到复杂巨系统工程和社会系统工程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已不够用,需要引入综合集成方法,并强调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就是综合集成工程。
 
与会专家分析了复杂性科学的研究现状,指出面对复杂的人因社会问题,人们曾作出许多努力试图用复杂性科学理论方法来解决人因社会问题,但效果往往不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复杂性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而人因社会问题特征也是刚刚开始被揭示;二是目前的复杂性科学理论多是从某一角度揭示复杂性现象的,多为对复杂性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真正可用于改造世界的研究较少;三是缺乏对复杂性的概念、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分类,复杂性科学的研究经常是从复杂到复杂,不注重从复杂到简单;四是运用复杂性科学方法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时,往往缺乏对实际问题表现出的复杂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探析。
 
与会专家认为复杂性科学研究在理论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有所深化,在应用上要取得突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说,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社会问题复杂性的一个工具,已经被应用到商业、管理、环境、社会学等多种领域;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李伯虎提出构建由仿真建模技术、仿真系统与支撑技术,以及仿真应用技术为核心构成的复杂系统建模仿真技术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文军阐述了网络社会中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的必要性与挑战性,指出由互联网、视频网、电信网等相互作用与融合而形成的混合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活动与交互的重要物理载体。剖析社会集群在混合网络传播链路中所产生的各种数字轨迹与海量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进而感知社会集群在混合网络中的行为并把握其模式规律,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社会设计是把双刃剑
 
专家分析认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设计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任何个体只要抓准一个热点问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引起亿万民众的兴趣,形成放大效应,达到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效果,但是这种影响和放大效应并非都是正面的。社会设计特别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社会设计有很大的好处,也存在较大的隐患。网络上进行的社会设计很容易受人利用;网络上的讨论使公众畅所欲言的同时,也使不少专家不敢轻易发表意见;网络上的社会设计在实现群体效应的同时,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容易冲动而丧失理性;且舆情可能急剧变化,24小时的反应延误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网络上的社会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研究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
 
专家建议,社会设计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几乎可以应用于一切涉及政府与民众关注的问题,包括舆情分析、舆情诱导、社会发展预测、社会调查、政策、决策研究等。社会设计理论的基本理念实际上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就是使得国家的决策与广大民众的核心利益一致。从国家层面上进行社会设计十分重要,应加强社会设计应用研究,以达到创新社会发展模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科学时报》 (2010-9-29 A3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