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志勇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0-9-21 16:02:50
选择字号:
第四届土壤-植物连续体中磷动态过程国际会议在京开幕
 
9月20日,第四届“土壤-植物连续体中磷动态过程”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sphorus in the Soil-Plant Continuum, ISPSPC 2010)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土壤学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农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植物营养学家和环境学家共200余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中磷素循环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推动植物、土壤及环境磷的前沿性研究。
 
“国际磷会议”最早于2000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发起。上世纪末,在土壤磷素与作物生产的研究领域,一些植物营养与土壤科学家认识到多学科和跨平台交流及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他们于2000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磷会议。2003年9月,西澳大学在澳大利亚珀斯举办了第二届国际磷会议。2006年5月,第三届国际磷会议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是庆祝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20年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由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主办,中国植物营养学会与中国土壤学会协办,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一个分享“磷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专家们将围绕土壤磷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植物获取和利用磷的过程,植物磷营养的分子生物学,农业、园艺与林业生产中的磷循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中磷动态过程与环境效应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据悉,自1994年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就投入经费支持张福锁教授科研团队开展研究,16年来这支研究队伍在植物根际营养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系统揭示了植物活化利用土壤养分的根际过程,阐明了我国间套作体系养分高效利用的根际营养机理;在农田养分高效利用方面,团队与生产实践结合,针对我国当前高产高投入和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建立了根层土壤养分调控技术及指标体系,为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调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会议主席、“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机理创新团队”主持人张福锁教授主持会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