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功成千锤炼,不经意处百年愁” |
科学界纪念有机化学家汪猷先生百年诞辰 |
|
9月20日,初秋的上海阳光温煦,戴立信、陆熙炎、张礼和、张友尚、黄乃正、陈庆云、袁承业、林国强等院士和朱志远、梁文平、杜灿屏、徐耀忠、陈海宝、钱文藻等专家学者,老领导丁公量,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等近300人,齐聚一堂,纪念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有机化学家、我国生物有机化学的一代宗师汪猷先生百年诞辰。
“汪猷先生为国家科学事业奋斗一生,在有机化学方面建树极巨,举世公认。他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为我所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认为,“汪先生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实事求是、求索不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永远是我所的宝贵财富,也永远是我们新一代科技人员学习的楷模。”
汪猷出生于浙江杭州。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当选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汪猷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建树颇丰,他在甾体化学、抗生素化学、糖类、多肽、蛋白质、核酸化学和生物催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奠基人之一,是“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个协作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长期领导组织了天花粉蛋白结构的研究。
“上海有机所‘两经两纬’的学科布局,我国生物有机化学的学科开拓,有机所活跃的学术氛围和浓厚的学习风气,是汪先生留给有机所的宝贵财富。”戴立信介绍说,“无涯之知,世代之功”,“一旦功成千锤炼,不经意处百年愁”是汪先生常说的,他用精练隽永的诗句告诫科研工作者探求知识永无止境,必须世世代代努力;科学研究必须严谨、认真,一个疏忽不经意间就会带来百年愁。
陆熙炎院士则介绍了与汪先生一起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并诠释了汪猷的“三敢三严”精神。
在北京大学唐有祺院士看来,“汪猷的渊博学识、为人品格以及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筚路蓝缕之精神令人敬仰”。
上海有机所党委书记郏静芳表示,“创新2020”为上海有机所展现了新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以汪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把有机所真正办成“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研究所。(黄辛)
《科学时报》 (2010-9-21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