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河南农民工滕振国研究生毕业即失业,无奈只能重新去做农民工的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教育水平低下的国度,发生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对滕振国本人还是对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都是一幕悲剧。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生都被视为“天之骄子”,而研究生更是被视为骄子中的骄子。不过,1999年后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制度,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显现。令人担忧的是,就业难的问题很快蔓延到研究生阶层,滕振国的困境绝非个案。
就在本科生扩招的同时,研究生扩招政策也同步开始实施,此后研究生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硕士研究生扩招了5%,博士研究生扩招了1.7%,全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达到了创纪录的41.5万。不过,教育部已经决定,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去年实际招生的基础上继续扩招5%左右,而博士生则扩招2.5%。如此一来,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达43.6万人,博士生招生规模将达6.15万人。目前,我国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而博士生培养规模更是跃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过去从不发愁找工作的研究生们开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的“倒挂”奇观。根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应届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6.66%。换句话说,在当年大约有1/3的硕士研究生没有顺利找到自己的第一份职业。一些地方的统计也显示,研究生找工作比本科生还难。比如,今年上半年山东应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79.3% ,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为62% ,比总体就业率低了17.3个百分点,比本科生就业率82.7%低20多个百分点,甚至远低于专科生的78%。
另一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但从中国目前的创业情况来看,创业的主体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学历越高创业积极性越高。事实恰恰相反,我国创业的主要人群集中在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大学生创业不但创业率低,而且创业成功率也不高。研究生创业的情况更加不让人乐观。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私营个体雇主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竟然连1%也不到。
毫无疑问,研究生失业现象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与我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不相符合。客观来讲,研究生就业难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从个人方面看,研究生心理价位比较高,毕业后往往会集中选择大城市,而且很多人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外企这样的单位不“嫁”,而对民营企业和非中心城市不予考虑。但由于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期望不符或岗位的需要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往往陷入就业难的尴尬境地。
不过,研究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研究生规模扩大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有关。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相对滞后,无法提供大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就业岗位,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过度教育”。比如服务业是容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我国服务业的比重至今不到GDP的一半,而发达国家该比重已超过70%。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调整良好的就业心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步伐是减少“滕振国们”困境的必要之举。此外,减缓乃至停止研究生扩招、从强调数量扩大转变为重视质量提高,也是值得考虑的政策选择。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10-9-1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