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舟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9-15 12:35:55
选择字号:
方舟子:麻疹疫苗接种的恐慌
在疫苗接种被发明之前,“出疹子”(麻疹)和“出痘”(天花)是几乎每个儿童必过的两个关口。麻疹虽然不像天花那么可怕,但也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并发脑炎导致智力障碍。严重的能引起死亡,当儿童营养不良时,病死率可高达10%。
麻疹和天花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但是只要得过了,身体就终身对引起它们的病毒有了免疫力,不会再得了。疫苗接种的原理就是人为地让身体接触到没有毒性或毒性减弱的病毒,从此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力。例如,我们把麻疹病毒放进受精的鸡蛋中培养,让病毒适应了鸡胚细胞的环境,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就减弱了。注射这种减毒疫苗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却能让人体对麻疹病毒产生免疫力,一旦免疫成功,就不会再得麻疹了。
麻疹和天花一样,人是它们的唯一宿主,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对它们产生了免疫力,病毒没有了藏身之地,就会永远消失。因此,在通过疫苗接种消灭了天花之后,麻疹(以及脊髓灰质炎)就成为人类希望能够消灭的下一个传染病。它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被消灭。例如,通过强化免疫计划,美国在2000年宣布消灭了麻疹。
风疹和腮腺炎是另两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在儿童中也非常常见。它们同样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从前,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疫苗是分开接种的,每种疫苗要接种两次,总共要打6针,两针之间至少要间隔1个月,在等待打下个疫苗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染上还来不及预防的传染病。有人就想到,如果能把3种疫苗混在一起打,总共打两针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同时就预防了3种传染病。这种三联疫苗(麻风腮疫苗)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在美国开始使用,逐渐传遍了世界各国。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1998年,英国王家自由医院的医生瓦克菲尔德等人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调查了在王家自由医院就诊的12名自闭症儿童,其中有8名儿童的医生或父母认为是在注射了麻风腮疫苗后开始出现自闭症症状。这篇论文虽然没有断定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自闭症有关,但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瓦克菲尔德建议这3种疫苗还是分开接种为好。
起初这篇论文没有得到媒体太多的关注。2001年和2002年,瓦克菲尔德在一份鲜为人知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综述介绍其1998年的发现,又发表了两篇实验报告,宣称从患自闭症和肠道疾病的儿童的组织样本中检测到麻疹病毒。瓦克菲尔德的发现突然引起了英国媒体的兴趣,成了2002年英国最重大的科学新闻。据统计,那一年有关麻风腮疫苗与自闭症的关系的新闻报道多达1257篇。
尽管此后有很多项样本更大、更严谨的研究否定了麻风腮疫苗与自闭症有关,但是很少引起媒体的注意。2004年起,主要由于记者迪尔的调查,瓦克菲尔德的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他被发现曾经从一家致力于起诉疫苗制造者的机构获得55000英镑的资助,但是没有在论文中表明利益关系。他还申请了一个与麻风腮疫苗竞争的疫苗专利。瓦克菲尔德论文的一些合作者撤回了论文的结论。英国医疗管理机构开始进行调查,在2010年认定瓦克菲尔德犯有学术不端行为,吊销其行医执照。《柳叶刀》也撤销了瓦克菲尔德等人的论文。
但是瓦克菲尔德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许多人不敢接受疫苗接种。在1998年事件发生之前,英国麻风腮疫苗的接种率为92%,麻疹发生病例为56例;而到了2008年,英国麻风腮疫苗的接种率降至80%,麻疹发生病例增加到1348例,死亡2例。
这并不是历史上首次由于疫苗接种引发的社会恐慌。1970年代,英国有医生声称百日咳疫苗能导致神经损伤;1990年代,法国有乙肝疫苗导致多种硬化症的传闻,美国则有很多人相信疫苗防腐剂硫柳汞与自闭症有关,都曾引起很大的社会风波。在中国,以前很多地方出现过把打疫苗说成给小孩打绝育针的谣言。最近,有人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计划说成是毒害儿童的阴谋。
这些恐慌往往只局限于某个国家,似乎只有那个国家的人才对某种疫苗特别敏感。这些恐慌往往是由医疗工作人员以专家的身份散布的,并由媒体推波助澜误导公众。例如这次强化免疫恐慌的始作俑者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系的一名副教授。他发明了一个“疫苗抗药性”理论:“注射疫苗并非多多益善,从理论上说,接种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抗药性,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显然是把注射疫苗当成了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让人奇怪对免疫学如此无知的人居然也能在中国名牌大学从事免疫学研究。
近年来发生的几次严重事件,让中国卫生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大为下降。它实施的大型公益行动本来就不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谣言大有市场,由“专家”散布的谣言更容易触痛公众敏感的神经,产生重大的社会危害。那么,对那些危害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谣言制造者,是否应该追究其学术责任或法律责任?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