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道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8-27 10:32:15
选择字号:
中青报:博士“放养”难挡高校申博热
 
华中科大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表明,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不包括硕士),最多的高达47名。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资料显示,自1982年我国第一批6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博士招生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的博士生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笔者不反对博士扩招,毕竟从人才储备的角度看,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比例要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博士毕竟是高层次人才,其招生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导师的能力与条件、高校的培养水平等相适应。
 
据报道,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中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的博士生人数一般为2—3人,5—6人属较高水平,而在我国高校,大部分都远超过人家的“较高水平”。研究生带多了,师生交流等培养环境自然会出问题,更不要说博士生导师中,很多是高校领导且在社会上有挂职,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较多,根本就无暇顾及学生。
 
某种程度上说,一名导师带十几甚至数十名研究生,这实际上是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等同,忽略了研究生是“准科研人员”的角色定位,背后散发的是教育公司化、功利化的浓重气息。近年来,高校申请博士点的热情是一浪高过一浪。较之于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美国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设置博士生项目的约有250所;而目前我国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就有310多所。究其原因,博士点在高校不仅代表着不菲的经费,也是大学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因为无论是对高校绩效评估还是高校排名上,博士生的培养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
 
有利益必然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猫腻。据报道,许多资质不全的申请院校和机构,为获申博成功,通常采用造假和公关两手并举的办法。一是将其它单位的名人,如院士、博导等,拉到自己的旗下,“变”成本校教师;二是四处打点,向评委送钱送礼,早已成了各高校“公开的秘密”。南方某高校,就曾被曝为申报博士点专门设立了一笔总额达数百万元的专项公关经费。而一旦申报成功,所在院所可就实现“破蛹化蝶”式蜕变,许多不具备博士生指导能力的教授们,一夜间摇身一变都成了博导。
 
只是,作为高等教育的顶尖层次,博士教育不仅反映一国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与未来走向。如果博士教育过于功利化,不仅难以保证培养质量,还会带来就业难等社会问题,造成国民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