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雅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5-21 13:37:25
选择字号:
中科大三学子南极大冒险 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

姜珊在采集生物样本
 
黄婧、姜珊、李明,这3位刚从南极归来的学生一身红色的南极科考户外装,鲜亮、热情得让人羡慕。南极,满眼的冰天雪地,美丽的极光,憨态可掬的企鹅……一切都是那样神秘。从南极回来,他们说像是做了一场梦。
 
与我国以往的南极科考相比,第26次南极科考首次派出格罗夫山内陆队深入南极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引起了国际极地界的广泛关注。李明,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专业研二的学生,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2009年10月,他登上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穿越了魔鬼西风带,用了一个月,先后到达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最终选择以中山站作为基地,向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区进发。
 
格罗夫山地区是南极大陆上极少数有山脉峰峦凸露于冰盖的地区之一。这片3200平方公里的地区蓝冰覆盖,冰原起伏,共由64座形态各异的冰原岛峰组成,隐藏着众多关于全球地质变迁、气候变化、行星运行的远古秘密。李明的任务就是对格罗夫山区冰雪进行科学考察,通过对浅表层雪样和近地表大气的采样和检测工作,对南极内陆的环境指标记录、采样,进而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我所在的格罗夫山内陆队科考是野外流动作业,有时虽然住在同一宿营地,却每天都要搬家。因为大风在一夜之间堆积起来的雪能达到两米高,风大的时候连我们住的集装箱门都推不开。如果车停的位置不对就更麻烦了,一觉醒来门都被雪埋住了。”李明说,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进行科考采样工作,必须学会“听风”。因为风大的时候,人坐在地上都会被风刮倒,所以,他们经常在中午风小的时候出门,或者是白天行车,晚上做采集工作。
 
在南极科考,不仅有想象不到的各种困难,危险也无处不在。冰缝是对南极科考队员最大的威胁,步行或者开车在雪地上行驶的时候,要十分注意雪桥和冰缝。李明说,一般车在行驶中,会专门有人勘察冰缝,“人若从冰缝掉下去会无声无息,死神就在那里等着你。我们的一个队友就曾两只脚站在雪桥上差点儿掉下去,所以队长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在格罗夫山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南极科考的第一步,也可能是你人生的最后一步。”
 
12级大风和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都是科考队员必须克服的困难,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出去采集样品一定要带上对讲机和GPS定位设备。“因为风雪大得你都看不到自己的手,竖在营地的旗子也会被风刮得只剩下布条,有时即便你离营地很近,都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李明的科考经历中,大风、低温、无通讯、无补给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但这个坚强的男生最克服不了的就是在那一片白茫茫的风雪中想家。
 
博士生姜珊负责采样。当时的长城站遭遇了建站25年来最大的雪情,采样点位置难以确定,原计划9次就可以完成的企鹅岛作业,姜珊最终是去了15趟才采集到所有样本。
 
有苦也有乐。“很开心,在南极,与长城站一起庆贺了我的25岁生日。要谢谢我的好朋友们,陪我度过了劳累但开心的一天。”姜珊在日记里这样写。
 
黄婧读博士二年级了,是姜珊和李明的师姐,显得更稳重一些。谈到南极,她带着甜美的微笑说:“那是一个梦一样的地方。”
 
当第一次看到月亮高高挂在南极上空时,黄婧觉得特别亲切和兴奋。黄婧和队友们有时候还会半夜等待“极光”出现,“看到极光我特别激动,那是难得一见、让我企盼已久的南极奇观,神秘又浪漫,大家披着被子在户外一看就是几小时。”
 
黄婧和姜珊的科考任务都是关于生态地质学方面的考察,要采集湖泊、苔藓样品,以及企鹅羽毛、骨头等生物样品,并对南极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谈到在企鹅岛上采集生物样本,黄婧和姜珊不约而同地提到《南极公约》。“南极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净土,制定这个条约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南极的环境和南极生物。我们进入采集任何样本都要提前申请,去企鹅岛要办许可证,距离动物不得近于6米等等,这些规定都铭刻在我们每个科考人心里。”
 
南极归来,黄婧、姜珊、李明现在正在中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整理带回来的样品。对他们来说,那个冰天雪地的洗礼,是一次艰难的科学历程,更是难忘的人生经历。“南极科考,不虚此行,不虚此生。”李明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