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5-12 9:16:54
选择字号:
重大原创成果上荧屏 亿年前生物“复活”
4D特效电影《白垩纪公园》问世
 
近日,由国际古生物协会前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以及不久前刚刚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周忠和研究员共同担任科学总顾问,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汪筱林、王元青等担任科学顾问,以 “热河生物群”研究成果为基础,由国内影视人策划制作的4D特效电影《白垩纪公园》,5月7日在浙江省科技馆隆重登场。
 
距今1.25亿年的热河生物群,是发现于中国东北的辽西、冀北及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化石宝库,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地球上的第一只带羽毛的恐龙、第一只鸟喙、第一枚翼龙蛋、第一种敢于捕食恐龙的中生代哺乳动物、最原始的羽毛、最早的真兽类……这里的化石书写了生命进化研究方面一连串的世界第一。这里特有的长羽毛的恐龙,以及大量残留着恐龙特征的早期鸟类,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争论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假说,以及鸟类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结论性的证据。这里发现了现代哺乳类最早的祖先——始祖兽和中国袋兽,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类型的哺乳动物,都从这里发源;这里发现了地球上的最早的花之一,解答了困扰科学家100多年的“达尔文的讨厌之谜”……
 
十几年来,我国一批全球知名的古生物学者对热河生物群的深入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惊人的影响,已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了近50篇相关论文。同时,重视并热爱科普工作也是这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研究团队的一大特点。其中,由徐星撰写的科普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发表不久就被选入了全国版中学语文教科书。
 
2008年春的一个晚上,编剧拨通了周忠和的电话。两人在电话中当即约定,联合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报一个科普项目,以3D技术重现角色形象和生存故事,把这项中国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搬上荧屏。
 
根据石板上的骨骸残留和印记,运用3D技术写实地复原一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形象,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因难度巨大而成本高昂,国外的影视作品也屈指可数,国内的影视机构更是有意无意地长期忽视这样的题材。《白垩纪公园》将成为我国第一个此类题材的3D技术影片。
 
《科学时报》 (2010-5-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