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科技创新创业,iCAN! |
第四届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启动 |
|
美新杯组委会主席张海霞介绍大赛概况
张海霞展示第三届美新杯获奖作品“桌Q”
启动仪式现场
3月16日,第四届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在上海Semicon展览会上宣布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数百名老师和学生以及企业界人士参加了启动仪式。
第四届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是由教育部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电子\计算机)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以及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共同主办,由北京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承办,面向全国大中院校学生的一项科技创新赛事。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在校学生只需组成团队,采用大赛提供的微纳器件(非必须),制作出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即可参加比赛。大赛于3月15日启动网上报名,将于4月30日截止报名。
传递一种精神:I can!
“老师,我知道微纳技术很好,可是我就是找不到工作。”2006年,当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张海霞面对一个学生的提问时,曾一度语塞。她不得不思考:我们跟业界的差距在哪里,我们的产品为什么不能造福人类生活,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如何才能积累就业的资本?
2007年,张海霞作为大赛组委会主席,推动并组织了第一届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经过三年的发展,这样一个源自学生提问的科技创新比赛,已经成为不少参赛者获得工作的敲门砖。
在比赛中,他们不但锻炼了能力,也充分展示自身优势,获得了传感器厂商的青睐。2009年一等奖得主中北大学的张文宏就凭借着发明“智能摇篮”成功进入了美新半导体公司,“通过比赛,学生们更自信了,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升,站在台上做演示时有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张海霞说。
测量西瓜成熟度、测量心情指数、可视电子鱼漂、消鼾枕垫,谁能想到这些新奇有趣的发明是几个没毕业的本科生做的呢。据张海霞介绍,美新杯开赛以来,本科生的参与人数最多,而获奖者也是本科生居多。“创新是没有条条框框的,学历高、学校好的学生不一定就能做出好作品。”张海霞说。
鉴于在往届比赛中,中学生的参赛热情很高,本届大赛还特别增设中学组比赛,中学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报名参赛。
中国不再是follower
作为一个基于传感器行业的学生创新大赛,美新杯不仅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力图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大赛将选出5支优秀队伍代表中国参加第二届青年创新应用国际大赛(iCAN’11),与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士、法国、荷兰、加拿大、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同场竞技,这也是目前全球高校范围内最大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大赛。
火星探测器上的传感器制造者瑞士教授 Nico De. Rooij曾对张海霞说:“我感到太惊讶了,以前我一直觉得中国人都是follower,但是今天看到这些学生之后,我感到中国不再是follower,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也要参赛,我们在创新方面不能落后。”
在与国外高校选手的比赛中,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毫不逊色,在第一届青年创新应用国际大赛(iCAN’09)中,中北大学的“智能摇篮”与德国的“音乐手套”并列第一。“中国的学生很聪明,不过在工作的认知细致和创意的实现方面略显不足,比如,中国参赛选手曾经也有过‘音乐手套’的创意,很可惜没能完成作品。”张海霞说。
创新无止境
从2007年仅可使用一种传感器,到2010年的几个公司提供的数十种传感器,美新杯不仅吸纳了更多的行业厂商关注学生创新比赛,也拓展了微纳传感器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和加强微纳米领域产学研的结合。
三年来共有十几个参赛项目申请了国内外专利,一些项目还成立了公司并进行产品的商业化运作。
2008年美新杯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参赛队已成立公司,其获奖作品“世博会3-D控制实体展示台”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正式启用。2009年大赛一等奖“多位遥控器”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产品、产品说明书、配件乃至包装,获奖的通信工程系大四学生已经为参赛作品申请了国内外专利,成立了“哈尔滨金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据悉,本次大赛还将与“感知中国”中心的无锡微纳国际创新园合作建立美新杯成果产业化转移基地,从而更好的实现参赛作品的产业化转移及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