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治国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0-3-16 15:41:28
选择字号:
鄱阳湖建坝:院士被招安?
 
对于鄱阳湖这样江湖联通的区域,要像防止战争一样来防止建坝。但现在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许多问题还没清楚,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作为长江“绿肺”的鄱阳湖,因为可能要开建的一条长约2.8公里的拦湖大坝,一度成为讨论的焦点。
 
近些年,水位急剧下降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启动的主要“导火索”,因为湖区水位下降直接制约周边社会、经济等用水需求,影响区域发展。与此同时,水位下降之后,周边地区沙化、盐渍化现象严重。
 
所以在此背景下,“江西省就酝酿了一个想法,想在鄱阳湖入江处修一个闸,其实就是建坝。不论洪水期还是枯水期都关闸蓄水,减缓鄱阳湖蓄水量的剧烈变化。”水利部知情人士向《科学新闻》透露。
 
而江西的这一想法已写入了刚刚被国务院通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欢喜的同时,让江西感到纠结的不是《规划》本身,而是《规划》中所包含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遭到了多方质疑,“最主要的就是包括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反对。”前述知情人说。
 
院士“反”与“不反”
 
鄱阳湖建坝最先牵动的是一帮院士。
 
得知鄱阳湖建坝的消息,中科院政策所副所长王毅找到陈宜瑜和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15名院士专家,形成一份咨询报告,联名签字上书国务院,认为“如果鄱阳湖建坝的话,会在生态方面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不仅影响下游大城市的供水安全,而且必然延长鄱阳湖换水周期,希望政府能给予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专家刘兴土告诉《科学新闻》。
 
这一度让江西方面感到很紧张,江西方面承诺不在湖中建坝,也不发电,并立即着手修编规划。《规划》已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12月15日,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在召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甚至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而江西省水利厅协助分管鄱湖办的副巡视员熊小群对吴新雄此次讲话的看法是,“那只是一种组织形式而已。表明省里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催促要落到实处,严抓部署,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建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目前鄱阳湖缺水、蓄水、用水最为有效的做法。”熊小群说,“《规划》中其实只是有一句话‘重点研究,实时推进。’目前还有一些科研项目正在进行。”
 
言外之意,水利枢纽上马只是早晚的事。而事实上,江西方面已在暗中使劲儿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江西省有关部门等多次在江西和北京几次召开调研论证、技术讨论。而《江西省水利厅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简介》中也给出了该工程初步估算投资金额为90多亿元。这为“鄱阳湖水利枢纽课题”启动和“院士签字”的埋下了种种伏笔。
 
2010年1月19日,一场“秘密”的签字仪式在南昌上演。
 
为深入研究、科学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积极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六大研究课题”专家聘任签订仪式。
 
江西方面针对外界六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成立了相关课题,邀请院士领衔完成,而课题负责人正是先前反对声音最为强烈的曹文宣、李文华、刘兴土等院士。
 
难道院士们也开始打退堂鼓、与江西站在了一起?一时间,江西和院士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各方谴责,负责《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湿地、候鸟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的刘兴土告诉《科学新闻》:“不是外界说的那样,我们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对鄱阳湖建坝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研究,拿出最后方案。”
 
“这些课题必须要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刘兴土说,“这么短的时间,只能依靠收集资料、周边调查,加上以往的研究基础来完成了。”
 
针对江西方面拿出钱邀请先前发出反对声音的院士来进行论证,外界认为院士和江西是既得利益体。对此,刘兴土说:“我们也不是同意他们的方案,并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只是想实事求是地做些分析。即使时间比较紧,但是最后建坝的利与弊我们都会一览无余地和盘托出,不会隐瞒任何不利于江西建坝的论证结果。”
 
李文华院士此前也告诉《南方周末》,他们没有被“招安”,也不担心江西省给我们任何压力;之所以接受聘任,是因为国家任务来了,他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考虑,研究该工程到底该不该上,该怎么做。
 
江西方面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希望通过专家们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科学作风,来深入研究、全面分析、综合权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利弊,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激辩,前期预热
 
据史料记载,鄱阳湖最高湖区水位曾经高达22.59米,最低也曾有5.9米的记录。由于水量的减少,江西省每年都要投资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资金解决引水问题。
 
造成鄱阳湖缺水的主要原因有气候变暖、湖区内及五河流域挖沙严重、三峡蓄水等诸多说法,但至今也难寻确凿的证据。作为通江(长江)湖泊,鄱阳湖本身补给主要来自上游的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江等5条河流。然而入湖的5条河流之上也修筑了许多水库,最终汇入湖泊的水量迅速减少。由于三峡大坝的“贪婪”,上游节水,下游水位迅速下降,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湖水将流入长江,反之,则相反,导致鄱阳湖时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湖区内部缺水严重,水位下降显著。另外,科学家认为,受气候变化影响,目前正好进入鄱阳湖的枯水期。
 
建坝湖泊水位的上涨也引来生态环境学家的“不满”,环保学者则认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湿地可能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学家、湿地国际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表示,横跨鄱阳湖的北端建一座大坝,将会破坏本就脆弱的候鸟栖息地,阻碍珍稀水生动物江豚回流至产卵地,他认为建坝以后,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将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不仅如此,建坝蓄水,水位过高,血吸虫泛滥面积将扩大,鄱阳湖有可能成为血吸虫的重灾区;长江枯水期,下游省市安徽、江苏、上海还希望鄱阳湖能“雪中送炭”,也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除此之外,如果长江水位下降显著,必然导致海水倒灌;上游5河的泥沙齐聚鄱阳湖库尾,“输入长江的泥沙量迅速减少,将对长江下游、入海口的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告诉记者,“建坝的问题关键是三峡蓄水以后对下游的影响,三峡大坝的存在,造成长江下游水量大量减少,水位下降。原来是长江补给鄱阳湖,现在反过来了,导致鄱阳湖湖面面积迅速收缩,水位急剧下降。”江西方面给出的理由与孙鸿烈院士的看法不谋而合。
 
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总公司原总经理陆佑楣则称,江西方面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鄱阳湖水位消涨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三峡工程。“鄱阳湖蓄水不到两亿方”。陆佑楣认为这种指责实际上是利益驱动,江西想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利枢纽,把湖水留住。
 
孙鸿烈作为评审专家在参与由河海大学主持的“973”项目“重大水利工程影响下长江口环境与生态安全”项目中就曾提及此问题。该项目研究涉及到长江下游泥沙减少,河道冲刷加剧、海水倒灌等诸多严重环境问题。
 
“道理其实很清楚,公布长江多年水位等数据一看就知道了。”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据此反驳江西方面的指责缺乏科学依据,“争议背后涉及利益问题”。
 
“保护生态环境是必须的,但是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必须的。现在各种建议过于关注生态环境了,难道建工程就得把人都赶走就是保护环境吗?有点说不过去。”作为建坝支撑单位的水利部下属机构某教授级高工认为,“但建不建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给出科学数据,不能妄下结论。”
 
建,没有问题!
 
“鄱阳湖水位下降成因、下降多少、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江西省的影响等诸多科学问题都要做定量研究和评价;不仅如此,即使现在非建不可,也得对建坝之后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诸多环节进行评估。”水利部一位工程师告诉《科学新闻》,因为现在还处于论证阶段,水利系统也不是完全支持这一建设。“对于这种江湖联通的区域,要像防止战争一样来防止建坝。但现在的研究力度还不够,好多问题还说不清楚,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只有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科学数据支持,然后再决定到底上不上、上多大。而且一定要多方都能接受才行,而不是匆忙上马。”
 
前期的论证是必须的,对环境、鱼类、泥沙淤积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都要论证。现在这个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熊小群说,最后要上,就是要看利益取舍大小的问题,我们只能把问题想的多一点,“我们特别欢迎关心鄱阳湖一事的专家学者来鄱阳湖考察,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
 
不过,在熊小群看来,鄱阳湖建坝虽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上是肯定没多大问题的,众多专家都到过鄱阳湖、研究过鄱阳湖。1年也可能2年,只是怎样能做得更好一点。”
 
论证,只是建议?
 
鄱阳湖是江西经济发展的命脉,政府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就是否应该建坝展开讨论,平衡生态与发展是必须的,不能简单指责江西,孙鸿烈强调,“我很理解也很同情江西省在鄱阳湖湖尾建坝的想法,他们提出建坝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建坝值得商榷,建坝以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科学数据,不要轻易地马上同意或马上反对,需要专家的充分论证。”孙鸿烈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告诉《科学新闻》,“计划于2010年4月份拿出评估论证报告,前期由于经费的短缺,不一定能够预期完成。好在这次六大课题的承担单位中有我们,可以稍微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
 
他同时透露,刚开始并没有从江西省拿到一分钱,都是从其他项目中挤出一点经费用于这个评估。“这是水利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国家投资建设项目,首先要把专题研究、设计研究、建议书、论证评估等都弄好了,国家才给你批钱。前期的这一投入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而水利部门前期的这一经费却少得可怜。
 
即使是刘兴土院士也只是在1000万的“大蛋糕”中分得200万,“除了我们(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以外,还有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南京湖泊所、中科院动物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共6家单位分吃这200万,少得可怜啊。”
 
而此时“六大课题”的启动,无疑让建坝的天平偏向了江西一方。江西方面的种种动作和各种表态让外界认为,不管科学论证是何结果,鄱阳湖工程还是要上的。
 
刘兴土认为,“即使最后要上,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我们没有行政权力,说了不算。但他们不能否定科学的意见。如果非要上马,那就一定不能建高坝,只能维持低坝。”
 
资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这一地区的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经济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将重点打造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等八大新型工业产业基地;推进“两核(彭泽、万安核电站)一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打造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