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萍 祝魏玮 张巧玲 潘希 王卉 易蓉蓉 王静 洪蔚 魏倩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5 9:26:06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两会科教界代表委员关注焦点分析




 
[科学时报 王莉萍 祝魏玮 张巧玲 潘希 王卉 易蓉蓉 王静 洪蔚 魏倩报道]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死刑存废、2007年股市上涨、2008年北京奥运、2009年经济危机都曾是两会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两会上要讨论国事、决定国家建设和民生的重大方针政策。今年两会前媒体就推出了多项民意调查,将民意的关注点铺陈罗列。伴随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企稳回升,诸如房产、教育、养老、就业等民生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公众回归微观个体福祉后的民意关注焦点。而与其相呼应的是,仅全国政协去年关于民生问题的提案总共就有1900件,大约占总提案数的1/3。
 
5000多位两会代表与委员们构成了中国前进的主导团队,人大代表们决策国家的大政方针,政协委员们则提供意见、参与监督。鉴于此,《科学时报》于2月23日~3月3日就科教界部分代表和委员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了一次不同的调查。
 
科技体制改革关注度第一
 
此次以问卷形式进行的抽样调查,主要围绕政经、宏观政策,科技、工程领域,产业,以及文化、教育4个方面设置了30个问题,收到有效问卷39份。
 
89%参与调查的科教界代表、委员对“科技体制改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使之成为此次调查中最受瞩目的问题。
 
在多个选项中,科研体制改革之所以受关注的原因依次为:78%的受调查者认为“科研评价尚存诸多问题”;有63%同意“立法、科研资源投入体系不健全”,44%同意“科技与经济发展没有真正结合”。有政协委员指出,“科技评奖、评价不正之风太盛”。
 
另外,与科研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的“科研经费的划拨和使用”也以81%的高比例引发关注,成为牵动科教界神经的经济命题。“科研经费的管理方式是否与现有国家划拨的科研经费匹配”则占到48%。有一位代表就此对《科学时报》指出,科技资源分散,资源导向过强,急于求成,评价体系不对以及行政干预过多,使基础性、长远性、需要扎实工作多年才能见成效的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助长学术腐败。
 
中国的科研体制改革从提出到实施已有一段时间,项目申请、经费划拨、管理运作、收入分配、人才评价……由于科研体制改革牵扯的问题纷繁芜杂且由来已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应该调整将个人(或部门)争取到的科研经费作为产出绩效的评价体系。
 
政协副主席王志珍曾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建议:一、建立国家科研经费分配协调机制。可考虑在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负责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科技政策的制定,统筹协调国家科技计划与各领域科技计划,向国务院提出科研经费分配方案,并监督和考核国务院所属各部门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合理性及效率。该办公室可考虑设在科技部。二、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可考虑建立若干类似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由政府部门委托相关基金会评估后决策实施,实行问责制;一般的科研项目经费则由基金会管理,政府部门负责监督。
 
一位人大代表在问卷中写道:“建立更加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这应是科教界共同的心声。
 
大学、科研机构去“行政化”
 
“教改”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也必将成为两会期间最受煎熬的问题之一。此次调查中,关注度紧随科技改革之后的正是“大学去‘行政化’”,占比高达85%。有委员指出,行政化严重妨碍了大学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于2月28日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明确提出的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并且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此次发表的征求意见稿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热点话题的“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也有涉及。在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有: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大学去“行政化”获得了科教界人士的普遍赞同,74%票选“去‘行政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示,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国家意志。不去“行政化”,教育改革其他措施都是隔靴搔痒。
 
如何真正建立起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使大学成为崇尚学问和科学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追逐官位和单纯听命于行政领导的地方,从而促进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产生,这需要全体科教界人士认真思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位政协委员同时指出,“科研单位与高校一样存在‘行政化’问题;优秀的科研人员在环境的影响下,热衷行政、官场事务。”
 
农村环境污染牵动人心
 
农村环境污染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78%的参与调查者对这个不容乐观的问题表示关注,使之在30个问题中受关注度位列第三,远高于物种资源保护、核电发展、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科研机构的新动向等。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尤其在近些年,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与此同时却是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初步结果,农村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已占到全国的四成八。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还受到工矿企业污染和城市污染转移等多重威胁。一位人大代表在问卷中补注指出:“短期利益高于长期利益是当前追求GDP的最大根源。”
 
农村问题的迫切性已受到国家重视,2010年1月,国家财政部即公布,中央财政在未来3年内将安排专项资金120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约1亿农村人口届时将直接受益。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超过50%受调查者认同,农村环境污染与“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有直接关系。虽然财政部表示将会同环境保护部,每年选择部分省市开展农村环境整村连片治理示范,并与示范点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职责,保障资金来源,提出奖惩措施,但据以往资金划拨到地方后常被挪用的情况看,这笔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就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督机制。
 
从物质到精神的良好环境
 
有意思的是“论文抄袭”、“科学教育”、“食品安全”这3个问题同时获得了74%的关注度。一桩桩被曝光的论文抄袭事件已经对科教界造成困扰,70%受调查者认为,论文抄袭不断与“现行评价和考核机制的缺失”相关。另外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是,37%的人表示,“高层次人才的论文抄袭有上升的趋势”。
 
一位政协委员强调:“论文抄袭,涉及国民的基本道德教育,研究机构和大学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术界的文化环境是对科技创新的严重阻碍。”一位委员对目前的学术环境深表忧虑。我国目前学术道德形势如何?《科学时报》曾就此问题在两院院士中作过一次调研,61.29%的院士认为比较严峻,16.13%认为非常严峻,并都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环境最应采取的举措,74.19%的院士认为在科技工作者的成长阶段就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
 
追究论文抄袭屡禁不绝的原因,人们有很多解释,例如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的沦落、数量化的科研评价机制、高校及研究机构过度以论文数量考核作为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这些解释不无道理,但又不切根本。也有人指出,惩戒不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位人大代表提出:“杜绝论文抄袭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学术评价、体制规范、加强教育和严格惩戒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在去年提出“零容忍”政策——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在前述针对两院院士的调查中,过半院士认为,应强化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现有学术道德机构的监督职能,或将学术道德办公室列为科技研发、管理及有关教育部门的常设机构。他们还认为,社会监督、立法监管也是极其重要的举措。
 
另外,在科学教育中,74%的受访人士认为“全民科学素养仍有待提高”。对此,一位人大代表认为,当务之急是对优秀教师的选择、培养。
 
从去年的“毒奶粉”到刚刚发生的“毒豇豆”事件,“食品安全”引起了74%的受访者的关注。其中,不到半数的受访者对“国家层面食品安全机构的设立能否对食品进行有效监管”有信心,以此来看,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气候变化关注度高于就业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各大网站两会前瞻调查中,调节收入分配成为了网民投票率最高的项目之一,而排名第二的是就业问题。据统计,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共立案5035件,其中就业方面的提案为632件。《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更是2009年政协一号提案。
 
一位政协委员对《科学时报》指出:“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民生问题、人才合理培养与利用等问题。”
 
不过,整体看今年就业问题依然严峻。据测算,城镇就业供求缺口还会在1200万左右,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而2010年我国就业工作目标初定为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调查显示,为应届学生、农民工等就业提供便利被认为是最应改善的就业政策。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教育的课程和方向应该更加优化。此举或有助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有33%的人赞同“教育的中心是否应该向职业教育转移”这一考虑。
 
此次调查中,气候变化的受关注度比大学生就业高出1个百分点。与“气候变化”在2009年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直接相关。
 
进入2010年后,随着IPCC的报告被质疑,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虽未下降,但是更趋向于理性地提出问题,而不是盲从。一位政协委员认为需要论证“全球气候变暖”命题的科学真实性。而另一位则指出:“目前过分强调了气候变化的弊,没有研究可能的利,不是全面的研究。”不过,这些知识界的精英们认同“气候变化问题已上升至国际外交问题,其中的碳减排谈判攸关国家发展权”。鉴于此,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分析还需要科技界进一步探索,以拿出中国自己的可行性方案。
 
九三学社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已经被列为会议一号提案。
 
据记者了解,早在春节前,数个民主党派已经向本次大会提交了多份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其中,致公党提案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农工党提案为《关于合理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建议》;台盟则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
 
这表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项措施。
 
据悉,九三学社已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确定为一项长期跟踪调研的重大战略课题。早在去年4月,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曾率队赴广东就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了相关建议,提出要抢占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
 
台盟在提案中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请相关部门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
 
在此次调查中,“医疗卫生改革”、“人口政策及老龄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生存发展”与“海外人才引进”等问题也受到了过半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科学时报》 (2010-3-5 A3 两会 特别报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