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社论:科学家真的需要博士学位吗 |
文章以“华大基因”为例,分析了不同研究生培养模式间的优劣 |
3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科学家真的需要博士学位吗?》(Do scientists really need a PhD?),文章以深圳“华大基因”(BGI)模式为例,分析了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间的优劣。
文章说,不同国家间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差别。美国和欧洲长期以来认为,学生需要完成多年的研究生训练后才能全职加入产业界或学术界最重要的研究。
而在亚洲,科学界倾向于重视定向的、应用性研究。比如在日本,产业界获得的科研预算比例要远高于西方,那儿的管理人员也经常说他们更喜欢大学本科生,可以在公司内部训练。结果,对于学术研究生训练就强调得较少。这种方法最极端的例子要属BGI。就在今年,已经有大约500名大学毕业生签约了BGI,在夏天毕业后,他们就将开始在BGI的测序工作。
就《自然》看来,BGI的这些研究人员聪明而自信,年轻却极为有经验。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计划进行研究生学习。那么,这些“发育”中的科学家如此一心一意地聚焦于测序技能,会不会让他们自己吃亏?西方模式的研究生学习最终会让他们变得更具想象力和创新力吗?文章表示,答案并不明晰,这种模式也许真的能够产生未来的有活力的领导人物。
文章最后说,考虑到西方学术培养不断增加的严格程度和时间长度,BGI模式也许值得认真的考虑。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只是类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针对本科生的“科研经验”项目激进而合理的延伸,而且“科研经验”项目已经证明年轻学生能够有效地加入实践研究,并作出贡献。如果BGI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它对于基因组学创新性方法和教育及培养来说都将是一个典范。(科学网 梅进/编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