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
污染源普查结果与预料基本相符 |
[科学时报 张巧玲报道]2月9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此次普查为污染源管理及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奠定了基础。国务院新闻办特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等介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
张力军介绍,此次普查工作,一是查实了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普查首次将农业源、县级政府所在地以外全部城镇的生活源以及垃圾处理厂的渗滤液等纳入调查范围。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含农业源1324.09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为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3.94万吨。
二是摸清了污染源的流域、区域和行业特征以及治理情况。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本次普查还首次系统掌握了我国第三产业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
三是掌握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四是强化了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建立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将全国592.56万个普查对象与环境有关的基本数据录入普查信息数据库。
“这次污染源的普查与我们日常所掌握和了解的全国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地区和行业分布基本相符,没有什么令人吃惊的地方。”张力军表示,此次污染源普查对于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管理、促进总量减排、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此次普查也为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境部正在研究的环境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持。
据悉,普查从2007年12月31日开始,历时两年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共计592.56万个,获得各类污染源填报基本数据11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