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晚上,首届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来自海南省部分高校与中学的300多名师生与曾获菲尔兹奖与沃尔夫奖的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进行交流互动,丘教授以“研求之乐”为题,与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
徜徉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
丘教授开始用“徜徉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的诗句,来形容他的少年时代生活。他说,少年时喜欢自由自在地在香港元朗平原上和伙伴们玩耍,唯一的压力来自父亲要求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他热爱中国的古典小说、历史文化,对西方的作品也感兴趣。现在他还能把黛玉葬花词和诸葛亮祭周瑜等文章流利地背诵。
后来,父亲的去世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感情,他立志要做大学问。于是他开始认真阅读红楼梦、史记、六朝古文、陶渊明诗词等大量古代书籍,并熟烂于胸。与此同时,他也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比如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他从浮士德的苦痛、司马迁的苦痛以及曹雪芹的苦痛之中寻找到一种感情的波动,从而促使对做学问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丘教授说他做研究生时,就对微分几何产生了研究想法。毕业后,和同学与朋友共同努力,逐渐将几何分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学科,从而解决了很多重要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作了很多细致的推敲,差不多花了10年才成功,当一些定理得到证明后,感觉整个奋斗过程都是有意思的,就有如钓鱼的人享受与鱼比试的乐趣。
他说,做大学问者不能半路放弃,要能够忍受生命中的苦痛,他把这种意志力运用到自己对数学对真理的钻研之中,最终在数学诸多领域取得难得的突破。为了研究数学,丘教授放弃与师友共同欣赏斯坦福大学的落日美景,有一次竟将自己关在房间就是3天。1976年,丘教授完成了自己的Calabi猜想,但他当时刚结婚,生活还不稳定。他告诉学生们,做成学问并不一定要有安定的环境,也是可能成功的。
最后,丘教授还以自己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与学生们共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