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来到中山大学进行访问。演讲时,丁肇中教授多次提到:自己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跟他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丁肇中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他都不了解,也没兴趣。因而面对记者的一系列问题,他最多的回答就是“不知道”。因为“这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他幽默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其他问题的时候说不知道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丁肇中教授在接连回答“不知道”时,没有丝毫的羞愧与不安,反倒颇为自得和淡定。因为他最清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该怎样生活、学习、研究,什么事该关心、该知道,譬如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最可能突破的研究方向,本课题的难点在哪里,创新点在哪里,有哪些科研新秀在崛起等等。而什么事不该关心、无须知道呢?譬如明星轶闻、八卦消息、官场内幕、股市风云、市井纷争、飞短流长等等。
丁肇中教授的“不知道”,不是他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缺少生活情趣,更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他深深懂得,人生苦短,时光如梭,在科研上要想干成任何一件像样的事情,就必须数年数十年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丝毫分神,才有可能心想事成。否则,每日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琐事、杂事、无聊之事,事事关心,市场、官场、名利之场,场场注目,那是绝对搞不成科研的,即便挂着科学家的牌子,那也是伪科学家、假科学家、滥竽充数科学家。
在我国科研学术界,也有很多像丁肇中教授那样心无旁骛的优秀科研人员,辛勤耕耘,勤奋攻关,远离世俗,淡泊名利,作出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但也有些科研人员,忙于钻营,专业上的事情一问三不知,社会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倒是无所不知,夸张一点说“地下的事情全知道,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什么事都敢发言,什么话题都能扯上半天,成了典型的万金油、万事通。还有些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变成“知道分子”,到处去当评委,充权威,不论自己熟悉不熟悉的专业,都敢指手画脚。因此,还产生了一批“兼职科学家”和“双休日科学家”,也就是说由于心骛八极,忙于事务,本来的专职科学家成了兼职,平时大量时间都被无意义的会议、评审、论证、公关占去了,参与了许多不必参与的事情,只好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来搞科研。以致科学家也在自嘲:“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古人说“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这个道理不仅对科研人员有意义,对各行各业都有意义。我们不去知道那些无关紧要的知识和消息,就是为了去知道那些重要的知识和消息,而知道得太多太滥,杂七杂八,一地鸡毛,可能你把自己真正该知道的忘掉了。我们不去干那些不相干、没意义的事情,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免得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我们就要聚精会神,排除干扰,学学丁肇中教授的“不知道”精神。
《科学时报》 (2010-12-17 B1 科学与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