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发挥自身“智囊团”和科技前沿研究人才的优势,长期坚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需要,瞄准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同时,扎根河北,在道路交通、市政建设、装备制造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积极提供智力支撑,发挥高校智囊团的作用,取得了累累硕果。
瞄准科技前沿 服务国家重点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校
与技术学院院长赵正旭,带领团队在短短的近5个月的时间里,突破了一个个难题,圆满地完成了嫦娥二号绕月精彩之旅转播及监测平台项目的所有既定目标,使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航天可视化”到“可视化航天”的转变。嫦娥二号三维可视化系统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使中国的航天可视化事业一举走在了世界前列。
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石家庄铁道大学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建设:朱永全教授与赖涤泉教授解决了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和昆仑山隧道的通风和缺氧两大难题;岳祖润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承担了“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路基沉降变形预测试验研究”等课题,寻找到了冻土地区路基冻胀融沉的变化规律和攻克方案;以杜彦良教授为所长的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完成了青藏铁路550公里冻土区沿线近万个测点组成的监测系统,使管理人员对千里之外的青藏铁路的安全与健康状况了如指掌等。
据石家庄铁道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岳森介绍,该校以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课题为纽带,以重大项目的集成为牵引,全面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若干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在长大隧道通风、全断面隧道掘进、超前地质预报、超重设备运输、交通应急保障和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该校先后承担了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秦岭隧道、芜湖大桥、厦门海底隧道等重点工程中的众多科研项目,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据记者调查,近6年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共承担“863”、“97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火星探测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800多项,科研经费达4.2亿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8项 。
扎根于本土 让科技成果惠及燕赵
“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创新科技水平要瞄准世界一流,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却一定要扎根于本土,一定要与河北的企业结合。让科技成果惠及燕赵大地是我们的责任!”王岳森如是说。
2009年8月2日,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主研发的河北省首台盾构机顺利下线,这不仅标志着河北省由此进入了以盾构机为代表的大型掘进装备领域,也填补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在隧道、地铁等大型施工装备上的空白。作为重达400多吨的全断面大型掘进设备的“吉祥号”,不仅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为河北省独有,其技术含量最高的掘进刀盘也属自主研发、制造,售价仅相当于进口同类产品的2/3。
河北省首台盾构机的研制其实是该校与华隧通掘进装备有限公司的又一次成功合作。早在2004年,该校就与华隧通公司前身之一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成功研制了900吨高速铁路架桥机。该产品不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广泛应用于京沪、京津城际、京石、郑西、武广等客运专线。目前已经销售40多台,不仅使天业通联跻身于国内强企之列,也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十多年前,石家庄铁道大学的专家教授就开始涉足隧道大型设备技术领域的研究。旨在瞄准河北重大战略需求,以大型设备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开展产学研合作,确立河北产业链技术高端地位。
目前,该校在大型设备技术研发上已经拥有了一批师资雄厚的创新团队,也显示出强大的研发能力。2008年,该校以郭文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与河北新大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18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浇筑机,成功应用于武(昌)广(州)客运专线。该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零部件国产化,完全替代了进口,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每台造价仅为国外同类设备的二分之一,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资金4000多万元。
“作为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家门口工程,更要多干,而且还要干好。”石家庄铁道大学立足河北,面向交通,不断发挥特色学科与人才优势,为河北道路交通大动脉保驾护航。
几年前,由该校主研的“大型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解决了石家庄火车站建设中逆作法施工的四大技术难题,节省工程投资1694万元,荣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在“两纵两横四条线”高速公路建设中,该校完成了13项科研项目,科研总经费达2000万元。
2005年6月11日,我国第一条开工建设的铁路客运专线--石(家庄)太(原)线在河北与山西交界的南梁、太行山隧道接口处开工。太行山隧道是目前亚洲铁路施工里程最长的山岭隧道,其中长达4.4公里是膏溶角砾岩地层,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尚属首次,成为工程的难点之一。以该校朱永全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测试,圆满完成了膏溶角砾岩工程特性及隧道结构与施工安全对策研究,形成了膏溶角砾岩隧道工程成套施工技术,为中国特长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位于晋冀交界处的我国铁路第一座大跨度无砟轨道斜腿刚构桥——孤山大桥,该校的白宝鸿教授采用了斜腿竖做、竖放转体、边跨现浇锁定、中跨挂篮悬灌的施工方法开全国桥梁建设史之先河。这其中有8项新技术填补我国桥梁建设领域的空白。
此外,该校还承担了石太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第二长隧--南梁隧道“客运专线单双线隧道渐变段结构型式研究”。 南梁隧道一隧跨两省,采用单双洞过渡,在客运专线修建和隧道修建中跨度最大,开挖面积达300多平方米,该校采用超大断面隧道合理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方法,确保了洞室的稳定与结构的安全;不仅如此,该校还完成了石太线全线“长大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研究”,采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800余次,随着掘进不间断地质素描900余次,前后共提交地质预报资料76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