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18 9:56:04
选择字号:
专家分析我国资源能源形势:寻求新型可替代能源是当务之急
 
编者按:
 
今年6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向科学界提出,要重点推动八大科研领域发展,争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八大领域涵盖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涉及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这是近期科技领域出现频率很高的8个词组。显然,这八大领域的重要性体现在国家各层面,尤其已成为科技界的共识。
 
中科院发布的《创新2050》中明确了这八大体系的结构、特征、分阶段目标和所需要的科技支撑,并制定了相应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专家相继在人民网、中科院网站接受在线采访,释解这八大领域的发展方向、战略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领域、方向不同,但是他们总结了发展的共性:“如果没有作好准备,抓住代际转移机遇,我们会再一次走到技术的边缘;如果不能走科技主导发展之路,一切战略目标将不可能实现……”
 
本报从今天开出专栏“中国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展望”,撷取中科院八大领域专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矿藏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增加。“按这种需求量,我国已经探明的一些主要矿藏最多只能维持开采10年左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所长胡瑞忠如是说。
 
而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员陈勇也坦陈,我国化石能源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至少20年,寻求新型可替代的能源是当务之急。
 
这也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将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列在8个要重点推动的科技领域之首的主要原因。
 
家底:资源能源形势严峻
 
能源和矿产资源都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世界95%以上的能源、9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深层资源,都来自矿藏资源。
 
我国虽然是一个矿业大国,但由于人口总数多,因此人均资源的占有量非常有限,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资源状况的严峻形势。
 
在日前由中科院和人民网科技频道联合主办的访谈节目中,胡瑞忠详细分析了矿产资源严峻性的具体表现。
 
胡瑞忠表示,第一方面,我国对矿藏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这种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急剧增加,至少要到2025年以后才能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态势。
 
第二方面,我国现在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不足。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我国人均探明资源量只占世界平均值的1/2;第二是已经探明的储量结构不合理,我国一些优势矿产需求量不是很大,需求量大的反倒非常紧缺。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利用的45种主要矿藏里面,到2020年可以满足需求的可能只有9种。而最近10年来,矿藏资源的国际价格一路飙升,几年之内翻了好几番,我国矿藏进出口的贸易逆差现在达到了每年1000多亿美元。
 
“这么大一个国家,资源这么紧缺,如果还不加强矿产资源的研究、勘探、开发、利用,会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从经济发展、从安全角度来考虑,也必须加强这个领域的开发利用方面的工作。”胡瑞忠说。
 
而化石能源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陈勇表示,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但从全世界来看,我国的人均拥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基本上和能源消耗成正比,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例外。”陈勇说,“化石能源能否支撑中国快速的发展,我们如何形成一种新的能源发展战略弥补人均占有量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潜力:找矿勘察前景光明
 
几十年来,我国在找矿勘察这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瑞忠表示,我国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不仅是一个矿业大国,而且找矿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171个矿种,探明储量的已经达到159种,其中20多种矿的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如钨矿、锡矿、锑矿、稀土矿等大约12种位居世界第一。从探明的总储量来看,我国探明储量占全球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
 
此外,我国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巨大。胡瑞忠分析称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成矿地质条件很好,世界三大成矿地区在我国都有分布;第二,经过几十年的勘察,我国已发现将近20万个矿产地,但目前经过勘探的只有2万多个,还有90%以上已经发现的矿产地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工作。
 
胡瑞忠同时指出,我国还有很多处女地没有开展勘探工作。比如西部地区、青藏地区,以及一些无人区。这些地区不论地表、近地表还是深部,都应该有很大的找矿潜力;东部地区虽然工业程度很高,但还有很多植被覆盖区和红土覆盖区,找矿潜力还很大。
 
最后,我国目前已发现矿床的勘探和开采深度普遍偏浅。国际上一些矿业大国目前矿床的勘探开采深度可以达到2500米到4000米以下,南非还在计划开采地下6公里的矿产,但是我国绝大多数矿产开采深度都小于500米。
 
“开采深度偏浅,一方面是因为成矿作用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我国有些矿床本身的规模就较小。”胡瑞忠说,“另一方面,也与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深部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比较缺乏高精度探测深部矿体的高新技术有关。”
 
技术:水平落后须加大科技创新
 
从工业革命以来所使用的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一种高碳能源,它的应用涉及到温室效应和碳排放等问题。所以,无论从资源角度还是环境角度,化石能源对于全世界来讲,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寻求新型可替代的能源是当务之急。
 
而陈勇认为,我国在发展能源的问题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他坦言:“我国化石能源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差至少20年。虽然我们现有的一些技术和装备处在国际先进水平,但现有的能源关键技术和核心大都依靠引进。”
 
因此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新型能源方面,陈勇希望我国能够抓住机遇,取得跨越性的发展。
 
“我们和国际在这些新能源领域的差距没有像化石能源相差的那么大,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技术上能够有所突破,在新一轮能源竞争中,我们就能够抢占制高点。”陈勇表示。
 
在新能源领域,虽然国外的商业化应用水平比我国稍微高一些,但规模也没有达到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程度。而我国在新能源研究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比如薄膜太阳能电池,一些新型风力系统的设计,以及海洋技术的发展等。
 
“由于理论的问题、技术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新能源技术,还有需要突破的地方。”陈勇说,“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警惕:产业过快发展或致技术脱节
 
在谈到我国能源建设的问题时,陈勇认为,要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但不要太急于规模化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
 
“现在我们无论在人才、技术、教育、政策、环境、需求,还是人们的认识方面,都准备得不充分。”陈勇强调,“技术和产业是两个概念。”
 
陈勇表示,中央提倡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近10年或20年主要是发展技术。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尤其是自主创新技术还无法支撑的情况下过快地发展产业,由于大量的技术引进或输入装备,最终有可能使我们在新的能源领域又产生了新的落后。
 
陈勇表示,能源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惯性强并具有排他性特点的领域,能源不仅是经济性、商品性资源,更是政治性、战略性资源,所以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时一定要统筹规划,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和路线图。
 
如果过快或盲目地发展产业,而技术没跟上,就只能依靠不断进口技术和装备,这样势必挤占我国的技术发展空间,使得一些自主创新技术始终得不到应用。陈勇认为,加强新能源发展规律性的研究,加强能源发展路线图的科学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陈勇说:“10年前,我们提出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人来呼应这个事,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很可笑的。结果现在全社会都在说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歧途。这是一个长周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很多的积淀才行。”
 
“化石能源是属于资源缺失,我们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资源量比较少;别到了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时候,我们却变成了一种技术缺失,这样我们始终是被动的。”陈勇最后说。
 
《科学时报》 (2010-11-18 A2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