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西安分院 发布时间:2010-10-15 13:19:43
选择字号:
土地退化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0月12日,由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AC)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CSWCS)发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承办的土地退化防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次世界水土保持协会理事会会议在西安开幕,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印度、新西兰、泰国、蒙古等36个国家的近300名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退化与荒漠化治理和流域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管理决策者参加会议,其中外国代表100余名,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上,主要围绕土地退化现状与演变过程、土地退化机理与驱动因子、土地退化防治技术与模式、土地退化与治理的环境效应评价、土地退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与土地退化及防治对策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在致辞中讲,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一直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工作。从建立之初,中科院就高度重视对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1955—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由竺可桢副院长负责的黄河中游综合考察队,对全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绘制了流域规划图,并组织实施。上世纪70年代,又组织了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大会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中国科学院拥有水土保持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20多个相关研究机构,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退化防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行动”计划,在我国黄土高原、南方红壤、长江中上游坡耕地、东北黑土等主要水土流失区建立了大型试验示范区,布置了长期监测点。在中国科学院建设的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络中,有1/3 的野外台站开展与水土保持与治理相关的监测和研究。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中科院十分重视同相关部委和地方的科技合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科院和水利部在水土保持、泥石流防治等方面开展合作。2003年,与陕西省、水利部联合共建了陕北8万km2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2007—2009年,会同水利部、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考察,进一步摸清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面对我国土地退化类型多、面积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丁仲礼就下一步的科研工作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要针对我国不同退化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仅要强调人为工程手段,还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出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二是研究手段要多样化,在综合考察和小尺度定点观测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政策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三是要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土地退化地区往往是多民族聚集的贫困地区。研究工作不能为了治理而治理,而应把生态恢复和农民脱贫结合起来,探索生态补偿、碳汇工程的路径。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估计,全球约有1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4)受到土地退化的影响。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直接导致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下降,并直接影响全球和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土地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水土资源研究的中心议题,为了进一步广泛交流土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促进全球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AC)理事会决定2010年在中国召开国际土地退化防治学术研讨会(LANDCON 1010)。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