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消息,国家海洋局今日发布《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值。
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分别比常年(1975—1993年平均海平面)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沿海海平面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南部沿海(长江口以南)海平面升幅高于北部沿海(长江口以北),北部沿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部沿海9月份海平面均达到了近30年来同期最高值。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海南升幅最大,达113毫米;广东次之,为93毫米;其它地区升幅介于43~80毫米之间。与2008年相比,北部沿海海平面基本持平,南部沿海海平面升幅明显。其中,海南升幅为27毫米,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升幅介于14~18毫米之间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上升速率分别为2.3毫米/年、2.6毫米/年、2.9毫米/年和2.7毫米/年。
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9年升高80~130毫米。各级沿海政府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影响。
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异常,北部沿海2月份和南部沿海9~10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均达到近30年来同期最高值。高温异常天气和季风变动等是引起上述异常变化的重要原因。
2月,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气温和海温普遍偏高,分别比常年同期高2.4℃和1.3℃,气压比常年同期偏低4.1百帕,造成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146毫米。
8月中旬开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9月南部沿海的气温为近30年同期第二高值,比常年同期高1.3℃,同时,9月份海温达到了近30年同期最高值,为28.5℃,导致9月份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180毫米。
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缓发性海洋灾害,其长期的累积效应将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咸潮等海洋灾害的致灾程度。
2009年8~10月,台风“莫拉克”、“巨爵”和“芭玛”先后侵袭我国南部沿海,登陆时均恰逢天文大潮和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台风、海平面异常偏高和天文大潮共同作用,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致使数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海平面上升使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我国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和海南等沿海地区的部分岸段。
海平面上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导致海水入侵,环渤海地区是受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同时,长江口、珠江口的咸潮灾害进一步加重。
沿海重点经济发展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区,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岸侵蚀、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海平面上升灾害的影响。
为保证沿海重点经济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建议沿海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海平面影响调查工作,在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在沿海重点经济区和海平面上升脆弱区,开展海平面变化监测、影响评价及脆弱区划工作,并将监测和评价结果,作为沿海重点经济区规划的重要指标,及时修订堤防设施标准。在天津滨海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经济产业带,应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与密度及地下水开采。在珠江口和长江口等受咸潮入侵严重区域,应合理调配全流域的水资源,保障高海平面期和枯水期的供水安全。在滨海湿地、红树林等海洋保护区沿岸,应建立海岸带生态系统立体保护网,减缓因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海岸侵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