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于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1-15 10:47:59
选择字号:
中青报:社科院专家安阳行更像匆匆走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团一行12人,1月11日赴河南安阳,考察了西高穴“曹魏大墓”。1月14日就召开“社科院2009年公共考古论坛”,认定其为“曹操墓”。考察不旋踵,论证不暖席,结论就出来了。也许“曹魏大墓”就是曹操墓吧,但这种学术态度,让人着实放心不下。
 
不妨想象一下:专家团11日赴安阳,虽然可以坐飞机,但两头的市内交通难免堵塞,加上机场高速也得花些时间,11日这天根本干不成什么事。“中央”的人来了,地方领导且不论什么层级,免不了要出来接风洗尘,专家们的工作时间姑且只按半天算。可到了14日,论坛就办起来了,结论就出来了。办一场论坛总得花点时间筹备,这样一算,专家团花在考察、论证上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
 
媒体报道说,专家团中有从事汉魏都城洛阳和曹魏邺城考古发掘的专家,有从事汉魏时期铁器、古代铭刻和玉器研究的研究员,有从事体质人类学(人骨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和化学成分分析的专家。我不太清楚,一次负责任的“体质人类学分析”或认真的“化学成分分析”,需要耗时多久。反正,他们所有的工作时间满打满算只3天。除去交通、接风洗尘、现场考察,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只剩一天半,这么快就得出结论,不是他们效率超常,就是学术研究只是一次走过场。
 
“曹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始于2008年12月中旬,到2009年12月下旬暂时告一段落。河南考古机构请各界专家进行论证,认定此墓即曹操墓。但这一结论受到社会广泛质疑,特别是在当地政府把它与旅游、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后,外界更是疑虑重重。可以说,安阳亟须权威加持,以便把曹操墓做成一桩“铁案”,从而引来五湖四海的旅游者。
 
于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团“应运而生”,包括了发掘专家、器物专家,还有体质人类学、化学成分分析专家。体质人类学、化学成分分析专家来了,似乎并没有作什么具体分析,但他们以现代科技的名义,弥补了发掘专家、器物专家“科学性”的不足,加持了专家团的权威。而从专家团在安阳实际考察、论证时间之少,则可以看出,他们带给“曹魏大墓”的不是考察论证,而是中国社科院的牌子,及其“被不言而喻”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管中窥豹,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一种学术现实。河南专家考古发掘一年多,考察论证在第一线,其所作结论广受质疑。中国社科院专家团走马观花一天半,即能“一致认为,该墓正是曹操墓”,并把它列入“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搞研究的不权威,权威的不搞研究。谁拥有的平台高,谁就成了品牌经营公司,单给别人的东西贴牌子,工作变成了休闲与娱乐。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似乎一切在市场化,质优质劣的商品都可以卖出去,真的伪的学术都可以有市场。京城机构想到地方上办一届年会,地方上也乐意出钱“承办”,而地方自然也有地方所图,结果双方一拍即合,正所谓求仁得仁、有求必应。于是学术成了一种资源,一旦玩转之后,以中国之大,市场广阔丝毫不逊于演艺明星,风光无限。
 
这也证明,专家并非都是书呆子,如今学术不是纯而又纯。这次,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很可能只是适应市场需要,下了一次海,走了一次穴。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