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〇〇九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月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五大国家级科技奖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揭晓并颁奖,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古巴等国的七位科技专家获奖,获奖人数为该奖历年来最多。
这七位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外籍科技专家分别是——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沈元壤博士。自一九七二年以来,沈元壤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交流,显著提高了中国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的国际学术影响。
德国生物化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爱斯特·路德维希·温奈克,曾任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欧盟科学理事会秘书长。自一九八一年起,温奈克教授促成建立了中德科学中心以及多个中德联合研究小组、青年科学家小组,推动开展了多个合作研究项目、联合科学考察和前沿领域科学研讨会等,倾力培养优秀的中德友好青年科学家。
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教授石·米歇尔。米歇尔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法催化合作研究,在催化材料制备、表征和理论方法等领域与中科院合作,获得多项重要成果。他推动建成中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之间大规模的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并担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中国催化领域的战略研究。
美国等离子体理论专家、通用原子公司能源部理论与计算科学中心主任文森特·陈博士。二〇〇〇年以来,他担任中美聚变合作美方协调人,促进中美在EAST国家大装置上互利互惠合作,将中美聚变合作带进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为中国近百名科研人员提供赴美交流和学习机会,为快速提升中国核聚变研究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核物理学家有马朗人,现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会长。三十年来,他坚持推进中日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两国友好事业的发展,在核物理、同步辐射、科技政策、大学教育、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他致力于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高层在战略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古巴科学院院士、古巴分子免疫学中心主任、生物学家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他自一九九四年起代表古巴与中国开展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是《中古生物医药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领导成员,二〇〇〇年与中方合作建立中古生物领域最大合作项目——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成功中国第一个肿瘤治疗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美国、英国、瑞典等六国科学院院士、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布立顿·强斯教授。作为国际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光子学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十分友好,积极支持中国的科技事业,自一九九七年起,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创建生物医学光子学学科基地,推动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