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黄辛报道]在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囊括五大奖项,“五朵金花”同时绽放。其中,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因其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上海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突出。据对通用项目的不完全统计,授权发明专利651项,技术秘密11293项。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产、学、研有机结合,创新成果经产业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创新成果已经或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在今年获奖项目中,上海共有56项(人)获奖,占全国授奖总数的15.0%,上海已连续第八年获奖总数占全国比重保持两位数。同时,今年是上海市继2005年后“五朵金花”再次同时绽放的一年。2005年度,吴孟超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如今,谷超豪院士成为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上海科学家。与上海科研院所合作的日籍友好人士有马朗人,在核物理研究领域为促进中日两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上海市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型城市初露端倪。在今年上海市获奖的54个项目中,由高校和研究院所领衔和参与完成的项目有31项获奖,占获奖数的57.4%。如同济大学范立础院士等承担完成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中石化上海石化院、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关键技术轴径向反应器和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苯脱氢轴径向流反应器和新型乙苯脱氢催化剂,实现了苯乙烯反应装置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新增利税15亿元。这些自主创新成果有效突破了产业关键技术,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动力。
一批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以解决低碳经济产业技术开发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在今年上海市获奖的54个项目中,涉及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项目有15项,占获奖数的27.8%。如由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汪华林领衔完成的“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在化工行业中应用”项目,攻克的关键技术已在我国建成6种类化工装置的含硫含碱废液防治示范工程,累计应用到我国18个省市的44套化工生产装置,近3年减少装置外排COD总量25万吨/年,节约蒸汽20万吨/年,减少碱液消耗1万吨、苯消耗1.35万吨,减少废醇、废碱液等排放约48万吨,新增利税5.4亿元,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又如由上海交通大学领衔完成的“混合式脉冲转换涡轮增压系统研发及在四冲程大功率柴油机上的应用”项目,提高了大功率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排放。2006年至2008年实现新增产值21.04亿元,节油32.8万吨,折合人民币16.44亿元,推动了我国大功率柴油机的技术进步。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一批保障百姓身心健康的
领域和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海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医学临床治疗中心。针对我国重大疾病和常见疾病,上海市取得了从致病机理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到治疗药物和临床技术的重大进展的系列成果,获奖项目较多,充分显示了上海的优势地位。如由第二军医大学完成的“血压波动性和器官损伤的研究”项目,发现了高血压波动性引起器官损伤的四大机制,提出了把降低血压波动性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研制了一个复方抗高血压新药,该项目成果发表了高水平SCI论文56篇,使这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又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完成的“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项目,发现了沙尔威辛(salvicine,SAL)的抗肿瘤作用,系统地阐明了分子结构和体内外以TopoII为主要作用靶点的抗肿瘤分子作用机理。现已通过I期、II期临床试验,是目前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抗肿瘤药物之一。
许多获奖项目是前瞻布局、长期培育的创新成果。获奖成果都是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培育的结果,是前期播下“希望之种”、现今结出“创新之果”。如“水溶性几丁糖医用制品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成果源自1999年上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后续的市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技术”也是通过1996~2006年间“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技计划持续支持而取得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获奖的研发团队,基本上都得到过上海市各类科技计划的支持或人才计划的培养。
《科学时报》 (2010-1-12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