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经常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称之为中国科学技术学术界终身成就奖。2009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终授予了我们很熟悉的两位科学家:谷超豪先生和孙家栋先生,这个奖除了2004年度空缺之外,每一年我们都有两位崇敬和尊敬的科学家们获得这个奖。说起他们获奖的原因,每一位科学家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但是谷超豪院士和孙家栋院士和之前每一位获奖者一样,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由于他们的成就都源于终身的严谨和求实。
这种严谨和求实一方面体现在他们的研究领域。数学当然不必说的,大家都知道小数点一旦点错,都会发生天差地别的变化。在航天领域更是如此,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出现差错,也就可能会发生一个整体工程的失败,其实我们还知道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孙家栋院士曾经叫停过火箭发射的过程,因为他觉得火箭发射的角度不对。他自己实事求是,在叫停的通知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签上自己的名字就意味着他要负责任。他们在科学领域这种求实和严谨的精神是我们很多人值得学习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两位院士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不但个人给中国的科技进步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他们带出了很好的一支团队,他们今天还奋斗在这个团队的第一线。媒体说谷超豪院士现在只要身体许可,他还每周两次参加研究所的讨论会,孙家栋院士从2003年开始,还担任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可以说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一批受到他们严谨求实作风影响的年轻科学家。严谨求实不仅仅是个人,不仅仅是团队,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不断进步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而对于中国来说,只有这样的科技团队建设和团队完善,才能在中国的民族科技创新事业上越走越好。
如果说学术无捷径,那么每年的科技技术奖励大会,都是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一次检阅。
今年的奖项如此之丰富,每一个奖位都没有空缺,说明这些年来中国的技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长足的进步。
其实我特别想说的是今年的自然科学一等奖。因为大家都知道,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十年的评选过程中间,曾经七次出现过空缺。而自然科学一等奖,恰恰代表着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积累工程。这个领域的空缺实际上往往说明我们在创新的理论和创新的人才培养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今年获奖的《中国植物志》是一个世纪磨剑。《中国植物志》非常传奇,非常能够体现几代人科学技术的积淀和传承。中国的科学家设想编撰《中国植物志》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距今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两次编撰高峰,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那么通过80多年时间,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才把《中国植物志》编撰完成。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一份,最完整的一份植物志,
我看到数据上写到,《中国植物志》有五千多万字,收入三万一千多种植物,而且有312位专家,164名绘图师,参与到这个工作中间来,所以说这个奖不是授予一个人,是授予几代为中国植物事业做出艰苦努力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是和中国植物志共同铭记在一起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基础理论研究和自然科学理论的成就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来的,需要一个民族长期的积淀。这一点在2009年的评奖过程当中带给我们很多的科学家思考。我最后想引用我们刚才获奖的获得终身成就这个大奖的谷超豪院士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做学问总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这个寂寞的背后将会是璀璨的烟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