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新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0-1-5 12:52:41
选择字号:
评论:风水≠风水学
 
风水是文化,风水学是文化的学术研究,高等学府应是提供这种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条件而不是庸俗附和、随波逐流,更不能将大学课堂变为宣扬个人神异能力或培植虚无主义的温床。
 
据报道,北京大学易学社邀请台湾风水人士搞了个讲座,尚未开始就已座无虚席,后来者只能坐地板或挤在角落里。从这种盛况,能理解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也能看到学界对风水的关注程度。但该报道相关内容告诉我们,这位人士是风水师,讲的是风水而不是风水学。他的一些说法,如读书不如学风水、学会风水能随心所欲、易经八卦不如风水、西方无科学等等,让许多听讲者感到难解,似乎被拉进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恍惚境界。很明显,其讲座目的是与风水神奇作用有关的个人宣传,而不是从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角度对风水加以理论分析。这也许不是北大易学社的初衷,但这件事说明,学界及相关文化研究对风水与风水学的定位还不清晰,还在“信”与“学”两个完全不同领域之间盲目徘徊。
 
风水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及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是一种认识和解释自然、环境、人类之相互关系的方式。普通民众信风水,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人的行为伦理和审美意识,能够帮助人们处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信风水及风水师的奇特能力本身没有错,那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属于民间惯性。而风水学则大不相同,是要通过风水现象的深入研究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搞清其思想渊源及实践脉络,达到兼容并蓄的学术目的。比如,通过风水与经典的比较去理解现代中国人环境观念的思想根源,从风水实践出发去研究中国民众的环境观及生活态度。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在民间根深蒂固,单纯将其视为迷信而加以排斥有无视国情、苟合科学主义强势话语之嫌;而混淆风水与风水学之间的区别,放弃学界所应该承担的理论分析任务,则会形成误导,并有可能助长盲从和偏执的认知方式。
 
这里,风水与风水学的意义分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思想并不都是糟粕,而西方传来的科学思想也不是万能。重要的是,要准确鉴别不同知识体系的性质、内容和功用,合理看待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不同问题,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喝咖啡、穿时装、用厕所纸、勤洗衣服和浪费食物,原本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和消费文化发展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并且已经被中国民众广泛接受,可最近却被英国科学家列为有害于环境的五大日常罪行;而曾经流行于中国民间、并被视为不健康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之饮食观念及行为,近来开始得到平反待遇,媒体纷纷报道说,国外科学家已经从免疫学和环境适应的学术研究中为其找到科学依据。这两个例子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及文化背景。关键是,我们在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和普及西方科学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建构属于自己的主体性知识体系。
 
当今世界,在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富裕生活和自由思想,也造成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发展的经验使西方国家开始调整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出现由科学主义向自然主义的观念转变。这说明,绝对科学主义的观念形态有明显历史局限,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本土的自然主义观念体系虽有其独到之处,但也需要严格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水是文化,风水学是文化的学术研究,高等学府的任务是提供这种学术研究赖以进行的条件而不是庸俗附和、随波逐流,更不能将大学课堂变为宣扬个人神异能力或培植虚无主义的温床。(原题为《风水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