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佳隽 王颖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22 9:20:30
选择字号:
中国计量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最近,中国计量学院06级本科生的一篇学术论文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录用了。论文的作者是该校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光 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杨樟成。当被问及为什么能够在大三时就撰写并在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上发表全英文的学术论文时,徐汉锋说:“这得益于我们去年参加的学校本—硕创新计划。”
 
中国计量学院的本—硕创新计划主要面向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相对应的各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是在本科教育阶段启动并延续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在江苏省内高校中尚属首创。
 
该计划于2007年底正式启动。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赵强先是该计划的第一批参与者之一。他通过网上申报,面试考核,成功与该院院长杨其华完成双向选择。“我本来就有志于报考学校研究生,杨老师在网上公布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正是我感兴趣的,参加这个计划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而且可以缩短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在两年内就完成论文答辩,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赵强先说。
 
据该校研究生部负责人介绍,本—硕创新计划项目实行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2+2”培养模式。该计划正式立项后,师生双方将签订相应的培养计划书,对项目的实施阶段、预期成果、完成情况、考核标准等进行确定。一旦进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阶段后,学校还将遴选一批学生的科研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作为竞争入选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种子选手”。另外,学校对指导本—硕创新计划学生的导师资质也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指导本—硕创新计划学生的导师必须是硕士生导师,其负责的科研项目应适合于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该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而且不少同学已经尝到了甜头。
 
通过这一计划,徐汉锋、杨樟成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头设计,不但解决了光纤光栅传感器中普遍存在的温度交叉敏感效应,提高了应变测量的准确性,还可在应变传感的同时,获得温度变化的信息,是一项研究价值很高、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目前,他们已经决定报考本校的研究生,跟随导师继续从事研究。(顾佳隽 王颖)
 
《科学时报》 (2009-9-22 B2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