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最新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揭晓 |
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高达54.4万例/年,居各国之首 |
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和张澍教授牵头开展的我国十五攻关项目——关于我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近日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09,54(12): 1110)。
记者就此调查采访了研究学者之一华伟教授。
主要成果
该调查首次得出中国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由此提示,中国SCD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中国SCD上升势头超乎想象
心血管疾病是西方工业国家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而SCD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SCD指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其特点为自然、突然性和不能预期。各种心脏疾病均有SCD发生的可能,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在西方国家可占SCD原因的80%,其中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
现阶段,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尚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很快, SCD发生率的上升势头,超乎了我国学者的想象。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患者发生猝死前可以有心脏疾病表现,但猝死发生具有无法预测的特点。此外,相当数量的心脏病患者可能会以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一旦发生,存活比例甚低,据西方国家报道,院外猝死抢救存活率仅为2%—15%。因此,SCD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
研究设计与开展情况
此项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研究中心和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人群监测的方法,在北京市、广州市和新疆分别选取20.6万、14.9万、16.0万城市居民,在山西省选取16.2万农村居民,进行SCD发病情况监测(图1)。监测时间从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
北京市监测人群中的死亡信息收集核实工作主要由阜外医院、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安机关合作完成;广州市的核实工作主要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安机关合作完成;新疆克拉玛依市的核实工作主要由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与公安机关合作完成;山西省盂县的核实工作主要由盂县人民医院与村卫生所和公安机关合作完成。
研究结果
研究监测总人数共计678718人,总死亡人数为2983例,筛选并核实出SCD 患者284例,具体数据如下。
1. 北京市监测人数共计206046人,各种原因死亡共计769例,共筛选并核实出103例(男54例,女49例)SCD病例。 2. 广州市越秀区监测人数共计149222人,各种原因死亡共计821例,共筛选并核实出70例(男35例,女35例)SCD病例。
3. 新疆克拉玛依市监测人数共计160460人,各种原因死亡共计566例,共筛选并核实出47例(男29例,女18例)SCD病例。
4. 山西省盂县监测人数共计162990人,各种原因死亡共计827例,共筛选并核实出64例(男36例,女28例)SCD病例。
研究显示,SCD发生率平均为41.84例/10万人,在北京市、广州市、盂县和克拉玛依市,SCD分别占总死亡的13.4%、8.5%、7.7%和8.3%(表1)。
在284例猝死病例中(男性154例,女性130例),男性的猝死平均年龄为(66.7±16.9)岁,女性为(73.8±13.5)岁。男性SCD发生率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例/10万人和 39.0例/10万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SCD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主要发生于年龄≥65岁的人群中(图2)。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近半数猝死病例生前无明确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病史。
另外,盂县SCD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此地区男性的猝死率近乎是广州男性猝死率的2倍,女性猝死率近乎是北京女性猝死率的3倍(表2)。
链接 中美SCD发生情况对比
来源于不同报道的美国SCD事件例数差别很大,但一般报道的数据为30万例/年~35万例/年。按照美国现有的3亿人口计算,该国每年SCD发生率约为100例/10万人~117例/10万人。
1996年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男性每年SCD发生率约为176.3例/10万人,而女性仅为85.4例/10万人。
国外研究报告,与中国的SCD发病情况相比,美国SCD发生率远高于中国,仅有2004年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美国的区域SCD年发生率较低(53例/10万人)。
与美国一样,中国SC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高。与中国SCD发病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男性SCD发病率高出女性2—4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