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9-9-16 17:40:49
选择字号:
熊丙奇:人才引进战略的关键词不是“引进”
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的状况,当务之急是要从基础建设做起,改造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先让既有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海外人才就会在这样的“磁场”吸引下,欣然回归。这才是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争赢的长远之策。
据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有研究指出,历年出国留学人员中归国的有39万,而滞留在海外的超过百万。
有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甚至可以缓解国内紧张的就业形势,不必“大惊小怪”;但大批高端人才在国内接受完本科或硕士教育,出国留学,然后就留在国外工作,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如果这种局面无法扭转,将对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构成重大威胁。
这些不过是又一次老生常谈。高端人才流失会带来创造力不足、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社会各方已有共识,无需反复讨论。应该讨论的是,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大学与科研院所加大了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海归杰出人才已经在一些重点学科领域担当领军大任。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单靠“引进战略”无法赢得人才竞争。在人才引进与人才高地的建设方面,目前存在三方面脱节:
——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才引进政策脱节。“已有的人才不是人才,引进的人才才是人才”,这是目前一些大学与科研院所有意无意间奉行的“人才观”。有的单位花几十万、上百万资金去引进一名已经度过科研创造黄金期,而且由于“功成名就”已经缺乏强烈的创造冲动、身兼多职无法全心投入本职工作的人才,却不愿把这些钱给正处于创造力旺盛阶段的青年人才——他们的薪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急需得到支持,却难以得到支持。由于不注重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人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会因为难以得到同事们的配合,而难以在新环境中取得新成果。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不时有海归人才高调而来,宣称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将会创造一流的成果,却在几年后黯然而去。
——人才的引进与人才的使用、管理脱节。“人才在引进一瞬间是人才,引进之后就不再是人才”,这是一些“被引进”的人才十分深刻的感受。这与一些单位不重视既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一脉相承”的。引进人才在办完相关手续后,就变成“自己人”了,此前领导再三登门推心置腹恳谈、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张罗安排的“蜜月期”结束了。那些“被引进”的人才很难理解国内的大学为何如此爱好开会、行政领导的权力为何如此之大。他们中不少人有很浓的“书生气”,很快就“水土不服”。这样的反差和失望,已经在海外人才中流传为“前车之鉴”,在很大程度上使不少高端人才犹豫着要不要踏上回归之路。
——引进人才的政绩导向与现代人力资源理念脱节。让引进人才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要有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即“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有异化趋势——引进人才的层次、数量,被异化为政绩;引进人才所派的“用场”也被异化,把高端人才作为“资源”,去申请课题、经费,去参与评审、报奖,至于人才做科研、带学生的实绩如何,却不是一些单位考查的重点。这种背离人才引进核心价值的功利追求,加剧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浮躁之风。表面上看,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能列出一个拥有各种学术头衔的“优秀人才”的长名单,以及这些“优秀人才”正在从事的各种高级别课题研究的长名单——这成了它们展示自我的“发展成果”,可其中有多少人才是真正有创造实力的?有多少研究是真正有学术价值的呢?几年前,丘成桐先生曾对国内高校的人才引进提出强烈质疑。而每当国内教育界和学术界反思为何无法产生一流成果时,都会指责这种“人才价值观”和“成果观”,批评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看重论文和课题数量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但回到具体的操作中,却还是照走老路。
不改造现在的用人制度,不注重既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不为人才创造可以施展才华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环境,单一的人才引进战略,非但难以让引进的人才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而且极有可能让人才引进战略迷失目标、走进怪圈。所以,面对“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的状况,当务之急是要从基础建设做起,改造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先让既有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而海外人才就会在这样的“磁场”吸引下,欣然回归。这才是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争赢的长远之策。(作者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