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春浩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1 8:56:06
选择字号:
记张铁岗院士:“永远前进”的“瓦斯克星”

张铁岗 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翻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铁岗的笔记本,“永远前进”四个大字赫然入目,那是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温家宝总理专门给他的题词。“这是鼓励,更是鞭策。”张铁岗激动地说。
 
作为任教于母校河南理工大学的“矿山骄子”、第一个从煤海中走出的院士,张铁岗用他43年的激情岁月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百里煤海谱就了一曲充满激情奉献的生命赞歌。
 
百里煤海挺起“矿山的脊梁”
 
“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煤炭发展问题,煤炭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结构的70%;煤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煤矿安全问题,一半以上的矿井处于高瓦斯区或瓦斯突出区,近年80%以上的事故由瓦斯爆炸引起;而煤矿安全的根本出路则在于科技进步。”张铁岗的话语掷地有声,“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矿井开采到了-600米水平标高以下的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区,还有很多矿超过了千米之深,而每向下开掘垂深100米,作业面温度就会升高3~4摄氏度,瓦斯的相对涌出量呈线性增长,瓦斯灾害就容易发生。”在呵护煤矿安全生产的漫漫征途中,张铁岗致力于煤矿工程与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煤矿生产与安全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并曾多次临危受命,亲临矿难现场,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抢救方案,解救被困矿工,为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盛赞为“矿山的脊梁”。迄今为止,他已参加矿山重大事故抢险指挥30余次,救出568人,其中从死亡线上救活159人,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嘉奖。
 
对张铁岗来说,险情就是命令。1999年8月24日,宝丰县韩庄二矿瓦斯爆炸,张铁岗组织抢救,硬是从死亡线上拉回了26条生命。2002年的一个夜晚,张铁岗受国家安全监察局的委托,在家用两部电话成功遥控指挥吉林省南山矿瓦斯爆炸抢险工作,12人获救,一时传为佳话。
 
2004年10月23日,张铁岗连夜从平顶山赶到了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事故现场。当他得知井下尚有87名遇难者时,张铁岗第一时间就冲到了抢险阵地最前沿。看图纸、查数据,了解案情、分析原因……“这是一起因瓦斯突出引起的特大爆炸事故。”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铁岗迅速推断出爆源点和人员伤亡位置。仅半个小时,张铁岗就拿出了一个全新的抢险搜救方案。排放瓦斯、恢复通风……12名遇难者找到了。此时的井下依然危险重重,冒顶、瓦斯突出、再次爆炸……随时都可能发生,然而他不假思索,亲自到井下实地勘察抢险路线,同救护队员一起,又找到了60多名遇难者。
 
生产路上锻就“瓦斯克星”
 
“瓦斯存在于采矿活动始终,既有静态特征,更具有千钧一发的动态特征。瓦斯、煤与矿工‘同处一室’的现状及工人身处‘与魔共舞’的险境十分令人担忧……”与煤矿打了40多年交道的张铁岗,深深体会到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第一号”大事,而那些不安全因素中,最突出的就是瓦斯。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传统的防治措施已远远滞后于安全工作的需要。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张铁岗说,“瓦斯已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第一杀手,治理瓦斯是世界性难题。”投身煤海、和煤与瓦斯打了43年交道的张铁岗,干过井下所有的活,采煤工、支架工、镏子工、掘进工、放炮员、技术员……丰富的井下一线实践经验,加上良好的理论修养,使张铁岗把自己锻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瓦斯克星”。
 
为彻底解决瓦斯突出问题,1996年,张铁岗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并任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全国科研院所的专家联合攻关。翻阅大量国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张铁岗发现,这些事故多发生在上隅角,这里瓦斯容易聚集,而且采面瓦斯超限常常发生在晚上。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张铁岗陷入了沉思。
 
灵感如闪电划过。这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劳累了一天的张铁岗刚进家门,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转身就走。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带上几名技术人员,下到平顶山十矿采煤工作面上进行观测。一小时、两小时……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口凉水。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测算出60%的瓦斯来自上隅角,而且上隅角自下而上20多米长段涌出量呈非线性分布,涌出量与分段装药放炮的数量成正比,同放炮间隔时间长短成反比,同时与夜班工序上隅角支架经常滞后也有关系。
 
准确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为治理上隅角瓦斯指明了方向。掌握了瓦斯涌出规律后,下一步就是治理瓦斯的超限问题。以往不管是压入还是抽出瓦斯,使用的是电动风机,容易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爆炸。如何用一种不带电的风机把瓦斯抽出来呢?带着这些问题,张铁岗设计出了“高压水射流风机”、“小型压风机”、“无火花风机”等,使上隅角的瓦斯治理获得了成功。以此为突破口,张铁岗逐渐摸索出一套制服瓦斯的有效方法,一次次地排除了瓦斯超限或突出等隐患事故。
 
1998年4月3日,在平顶山八矿的一个工作面,张铁岗发现衡量瓦斯突出的一个重要参数与规定的临界值相差甚远,但从工作面发生的动力现象看却有突出的危险。他命令放炮时工作人员都躲在1公里外的防突门外。随后,果然发生了瓦斯突出,39名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操作无一人伤亡。事故发生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入事发区域进行观测,并总结出了保证预测准确及时的新方法,还完成了《高突矿井瓦斯地质图》的绘制工作。鉴于此,对国家煤与瓦斯《防突细则》,张铁岗大胆提出:规定指标只有参考价值,不同地区、不同煤层不能照搬。他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煤炭部门的认同,并形成文件下发全国执行。
 
收集数据、计算公式、积累经验、研究应用……张铁岗在降伏瓦斯恶魔的征程上取得了一个个突破:KY-300钻机、局部通风自动切换监控器、煤层快速瓦斯测定仪……一批批先进技术设备研制出来了,并投入生产;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无突出危险区,新的突出煤层分级方法提出来了,被写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矿工心中“永远的大哥”
 
长期的一线实践,培养了张铁岗与矿工们的深厚感情,矿工的喜乐悲愁也丝丝缕缕牵动着他的心。问及张铁岗与矿工们的关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张铁岗是我们矿工的守护神,跟着他工作我们放心!”
 
在井下遇到险情时,张铁岗总是冲到第一线,曾为此多次受伤被送进医院。1982年,平煤集团四矿一采面冒顶,3名工人被埋住。张铁岗在现场抢救时,突然发现冒顶处空顶大有压力,煤墙也有松动现象。危急时刻,他大喊一声“快撤!”指挥工人迅速撤离。当30多名抢险人员撤离危险区后,他自己却抱起一根柱子冲上去,打了一架丁子棚,尔后补了座三角木垛,牢牢地把顶板和煤墙稳住,使3名被埋矿工全部安全救出。1997年,四矿一采区受到上方渗水威胁,为疏通放水,他在凉水里泡了一天一夜,直到排水闸门安好正常放水才升井,自己高烧40度却浑然不觉。
 
此外,张铁岗也曾三次险些被死神夺去生命。有一次,工友们在生产中因疏忽大意,导致采面局部冒顶,把他一下子埋在了煤堆里。工友们整整扒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受伤的他扒出来。躺在医院抢救室里,妻子流着泪对他说:“咱不干这了,行不?”张铁岗忍着疼痛,微笑着说:“咱就是干这个的,咱要干好才行,不能怕苦,更不能怕危险。”
 
和他共过事的矿工们都说:“铁岗是咱的铁哥们儿!”正是在一线的摸爬滚打,使他与矿山、矿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使他认识到了煤矿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使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下,他和工人是生死之交;升井,他和工人一起喝酒。他多次从死神手里救出工友。然而对待自己,他又显得近乎苛刻。当四矿矿长时,党政会议专门研究给他晋升工资。会后,他却又把晋级表让给了工资更低的人。
 
在同事眼里,他是一名出色的学者;在同行眼里,他是一名睿智的专家。虽然拥有了“院士”的光环,但在与他接触过的矿工眼里,张铁岗仍然是他们中的一员,依然是那么可亲,依然和过去一样可以促膝谈心,毫不拘束。他可以和过去的老工友们在夜市上畅饮抒怀,可以在晚会上拉一曲二胡小调,可以因喜上眉梢而挥毫泼墨。张铁岗说:“我是从矿井里走出来的科研人员,扎根这片煤海,我心里踏实!”
 
《科学时报》 (2009-9-1 B3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