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精神健康峰会在雅典召开,可以说,现有50个组织参与的全球精神健康峰会是全球心理健康运动的里程碑。《柳叶刀》杂志曾在2007年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中低收入国家的精神健康问题进行关注。
精神健康问题亦是发达国家的心头大患,英国的重病患者中的1/3、残疾人中的40%均有心理健康问题。Richard Layard 于2006年发表的抑郁症报告称,认知-行为学治疗策略是较药物治疗更为有效的方法。英国国家临床评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推荐了该疗法,认为其对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治疗专家匮乏是瓶颈。
中低收入国家中的精神卫生专家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其精神健康领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投入的1%。比如在中国,精神病学还处于初始阶段,其精神病学专家和心理医生仅有14000人,而13亿人口中有17.5%左右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在中国,诸如精神分裂症带来的重负一直存在,而精神紊乱如焦虑症和抑郁症在最近几年增长迅速。因此,加强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和对精神卫生立法,是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进行的。
全球心理健康运动即为了向中低收入国家推广低成本且有效可行的治疗策略。该运动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精神健康的意识,使人们能够应对精神疾病带来的羞辱和歧视,尤其是边缘化的敏感群体。精神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所有政府的政策性支持,而该支持要涉及从健康到教育,贯穿社会公平、人文环境、交通、居住和福利等各个方面。
在任何国家,精神健康问题都要优先提到议程上来,同时,世界精神病学协会(The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已经完成了一项各个国家地区的调查,并且会于明年发布一份关于贯穿个人一生精神健康历程的一揽子方案。(科学网 孙滔/编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