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新闻》:重大新药专项资助政策待变 |
“十二五”期间可能不再有很多新的课题得到资助 |
已经完成了“十一五(2006-2010)”课题发布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可能在“十二五”期间不再布置更多新的课题,而后续资助将主要给予那些已经发布的课题中进展良好和更有前景的项目。
这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技术副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8月2日于大连举行的“中科院本草物质组学术研讨会”上透露的。
此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5月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实施,“十一五”期间已确定970项课题,课题经费53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2005—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据科技部官员表示,16个重大专项中的9个民口项目在中长期规划中将总共投入6900亿元,这意味着在“十二五(2011-2015)”和“十三五(2016-2020)”期间,“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仍然能得到进一步资助。
张伯礼解释,原则上不再布置更多新课题的原因是“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项目最后有更高的成功率。
“对于这么大的项目,我们缺乏经验,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十二五’(布置项目)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轰轰烈烈了。”张伯礼笑谈。
在随后的交流中,这位“重大新药创制”副总师对《科学新闻》说,该重大专项“十一五”的课题中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有些争议是正常的。而不再布置课题也主要是一项原则。对于那些真正好的项目,也会慎重考虑。
张伯礼还介绍,“重大新药创制”在“十一五”期间的53亿元经费,第一批已经下发,第二批也已经到位。“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30个新药,“现在看来完成的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如“重大新药创制”的项目说明书一样,张伯礼也没有透露这些新药的界定标准。
在“十一五”期间,该专项还将找到一批有(中国)自主核心专利的候选药物并有一两个新药在国际成功启动临床试验,这方面也进展顺利。
张伯礼说,在“重大新药创制”的工作中,现有药物大品种的技术改造进展比较快。“我们现有的计划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在这个方面的投入”。
另一个进展顺利的项目是新药创制的大平台,按照原定的计划不超过10个,但是现在已经有了15个,原因是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省长和书记亲自带队来争取,地方匹配了很多资金”。
目前,中央财政的53亿经费中,为大平台建设投入了30多个亿,而地方配套资金已经有200多个亿,其中,湖北有30多个亿,天津有20多个亿,张伯礼说。
但是他也提到,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执行中,新药技术产业化转换平台的进展不太顺利,现在只确定了计划中10-20个这样的平台的一半左右。一方面是此前对此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够。
“在国外都是大公司是新药研发的主体,而我们主要是研究所,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次的重大专项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新药的模式,”张伯礼说。
不过,山西亚宝药业集团总工程师禹玉洪则表示,很多学术界人士对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亚宝药业作为中国销售额排名几十位的企业,每年也会在研发中投入2亿元的经费。
在会上,张伯礼还补充说,从战略上,中国新药开发的定位很清楚,化学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还是以仿制为主,生物药要紧跟国外发展,而中药要做到引领世界。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