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文 高楚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9-8-12 17:08:47
选择字号:
浙大给研究生导师办“学校”
 
浙江大学办有一所特殊的学校——“求是导师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都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国际组织的官员、国家政策研究机构的资深学者等担任,而来上课的“学生”,则是浙江大学的“博导”、“硕导”们。如今,“求是导师学校”已经举办了4期,参加学习的校内研究生导师达1100余人,“求是导师学校”成为了广大研究生导师共享经验、相互学习的平台。
 
2007年11月30日,是浙江大学首期“求是导师学校”开课的日子,400多名浙江大学的“博导”、“硕导”们,暂时放下各自手上的教学、科研工作,纷纷来到浙江大学位于玉泉校区的永谦活动中心,他们要重新当一回“学生”。
 
导师们的热情大大出乎组织者的意料。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章丽萍介绍说,不仅报名人数大大超过计划人数,而且在报名的导师中,既有刚刚晋升的新导师,也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等。
 
“建立‘求是导师学校’,是我们在研究生教育上的一次探索。主要是为广大导师提供一个交流教育思想、切磋教育技艺的平台。”浙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建华说。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表示:“没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导师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根据计划,“求是导师学校”每年举办两期,在3年内完成全体在岗导师的相关学习,教学内容涉及研究生教育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生教育规律和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国内外进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力资源管理与创造力开发、研究生心理健康和学术规范等多个方面。学习成果将作为研究生导师绩效考核的依据指标之一。
 
2009年3月20日,第四期“求是导师学校”按照计划如期举行。与前三期一样,本期学习班继续聘请权威专家解析社会热点。中国科技大学李曙光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乐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王乃彦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监审计局彭连明局长应邀讲学,他们以“学术道德建设”为主题,分别进行专题报告,及时提醒导师们从“贺海波事件”中吸取教训,履行好导师的职责。李曙光院士在报告中呼吁:“让我们身体力行,做一个有良好声誉的科学家,大家都来珍惜自己和科学家群体的名声。”
 
“我们希望通过专家们兼具‘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的讲座及研讨,关注导师专业学术能力之外的学识水平的提高,帮助老师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胜任导师职责。”严建华说。
 
作为导师学校的主讲人,很多专家都是身兼二职。像曾经应邀讲学的杨玉良院士、彭连明局长等,他们既是讲学专家,还是承办单位的代表。据了解,导师学校设教学秘书处,挂靠在浙大研究生院,负责日常工作。根据不同主题,由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牵头,校内外多部门联合组办。
 
同时,导师学校在形式上注重知识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除专题讲座,还安排各种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在新老导师之间、不同学科导师之间、导师与教育管理干部之间、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使得三方协同发展,共同创新。
 
时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杨玉良院士对“求是导师学校”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导师质量是一种综合质量,不仅是学术水平,还包括道德水平和传授技巧等。我国目前正在把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上,浙江大学成立“求是导师学校”,既是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着力提高质量的新尝试。
 
如今,“求是导师学校”已逐渐成为浙江大学的一个品牌项目,受到了校内研究生导师的欢迎和好评。导师学校也逐渐得到了浙江省内兄弟院校的响应,并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产生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十余所高校,先后有150余名研究生导师积极报名,并由校领导亲自带队参加“求是导师学校”的学习。导师学校还受到了国内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关注,并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