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劳凯声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时间:2009-7-29 15:12:34
选择字号:
劳凯声:要考试,也要加分
 
一张试卷能反映出的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实际上高考考的是记忆的知识,考察的是考生死记硬背的能力,显然与我们对人才的要求差距很远,高考加分的项目,一开始不多,而且这项政策的目的本身,并不是将高考加分变为一种特权,而是为了通过加分更好地分配高等教育的机会。
 
现在来看,人们认为高考加分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漏洞。但其实,这些漏洞并不一定是加分制度本身的漏洞,比如重庆31名考生涉嫌改民族成分,他们钻的就不是考试制度的漏洞,而是我们国家行政管理、户籍制度的漏洞,我想这是全社会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不是易事。
 
高考加分制度,并非我国独有,实际上,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加分政策,例如美国曾数次出台相关法案,规定退伍军人在高校招生时是可以优先录取的,德国对退伍军人也有类似规定。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加分由弥补某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变成了某些人谋取特权的手段。本来加分政策的目的是更全面、客观地鉴别人才,结果遭到老百姓如此多的诟病。
 
制度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导致有些人有机可乘。
 
第一,加分标准过宽,很多特长都被列入加分项目,这也导致了一种不好的教育导向——很多家长从小就送孩子去学习各种特长。
 
加分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还要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比例也不能过大,如果一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成为特长生,那么也就不是特长生了。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导致加分制度失去了原有的选拔意义。
 
我们需要通过对特长进行界定,制定一个公认的标准。既要保证公平,也要全面考察考生,把真正有能力的人选进大学。
 
第二,缺乏严格的程序性审查,导致很多加分通过黑箱操作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现在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在实行公示制度,但透明度还不够。
 
地方招生部门受其他部门影响,往往可能设计一些从各部门利益出发的加分政策。而中央能更好地统揽全局。
 
为了保证高考加分的客观、中立和公平,应该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自由裁量,越少自由裁量,越能保证公平客观。
 
总的说来,现在的加分政策是在原有的考试基础上进行适当修补的一种政策,从道理上来说,实行这种制度不需要太大的成本。但如果全部取消重来,建立另外一套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所需要的改革成本其实更大。
 
教育部希望最终使高考招生自主权回归到高校本身,但我们现在有1000多所普通高校,还不包括民办的,都自主招生,成本得有多大?
 
高等学校的入学尽管应该体现社会公平,但如果不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对于我们坚持的教育公平来说,也会是很大的伤害。
 
如果还有办法,来达到我们制定这项政策的最初目的,我们就该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完善它。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时,都会采取多种政策的组合,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不是只有考试,或者只有加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所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