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23 8:20:11
选择字号: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2009版)》发布
 
“不科学的评价标准肯定会助长不良的学风和有害的学术思潮,其危害是‘把水源败坏了’。我想这样看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所以,有良知的学者痛心疾首,呼吁从源头抓起,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不起来,形成不了学界和社会界的共识,恐怕真正的学术发展和繁荣是无从谈起的。”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2009版)》,苏新宁主编,邓三鸿、韩新民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定价:248.00元

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对我国社会科学的繁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有关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科学评价的问题却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决。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苏新宁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对全面、合理、科学地评价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提出了全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主编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7月15日,该书出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期刊协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机构的领导、专家就期刊评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术评价的意义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这句名言通常被人们用来对某些司法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行形象而严厉的抨击。但是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龙协涛教授却觉得这也很适合用来比喻学术成果与学术评价标准的关系。
 
“如果学术评价标准出了问题,制订得不科学,那么发挥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受影响的肯定不仅是少数个案,而是一大片,甚至是一代学人;不科学的评价标准肯定会助长不良的学风和有害的学术思潮,其危害是‘把水源败坏了’。我想这样看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所以,有良知的学者痛心疾首,呼吁从源头抓起,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不起来,形成不了学界和社会的共识,恐怕真正的学术发展和繁荣是无从谈起的。”龙协涛说。也正是出于对学术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重视,在看完《报告》的书稿后,龙协涛欣然为之作序。
 
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科学评价方面,尽管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先后从不同层面在这一领域作了一些尝试,也出版了一些关于期刊计量指标的报告,但由于没能从期刊评价的整体性及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评价,其最终结果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影响了其权威性。
 
龙协涛说:“关于对学术期刊进行量化指标考查,目前诟病者最多。但我以为应采取三种态度:第一是不迷信数据,因为这些从评价自然科学成果借用过来的方法,应用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上肯定不能机械照搬,应有所取舍和改进;第二,当前的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评价机构存在过于重量化的倾向,着眼于普遍性,对个性和差异性考虑不够,这不利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的发展,对此不应回避;第三,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量化的东西一点用处也没有。在当前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的情况下,有一些事实确凿的客观数据放在那里,作为讨论研究问题的基础或初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梁战平说:“《报告》出版后,将会对决策部门的科学决策有影响,使他们能够知道哪些期刊是比较好的,好在什么地方。另外,促进和推动了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包括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等,便于将来期刊出成果、发现人才。”
 
全面的评价体系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一书,以改革的姿态、创新的思路从宏观角度审视期刊评价的诸多要素,全方位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编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室主任孙麾说,“我认为该书有三个价值:一是数据的可信度很高,这样就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判断有据可依,通过这样一些量化的、指标化的体系,我们可以对期刊的优劣等级一目了然。第二个价值是为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成果评价建构这样一个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据我所知,各个大学学术成果的发表指南所列的权威期刊或者核心期刊是完全不一样的,差距非常大。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或者没有根据,随意性很强,甚至有些校长或者负责这个事情的主任,往往他的专业就能决定期刊的等级。根据这样一个影响力的报告,为大学是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的。第三个价值是对学者而言,因为学者发表成果,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方式之一可能就是寻找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怎样对艺术杂志进行客观的评价?”《艺术百家》编辑部主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楚小庆常常为这个问题苦恼:“作为学术期刊,以发行量作为标准肯定不行,因为这并非创收类杂志,几乎是靠行政拨款。如果要以社会影响力为依据,但这些东西又都是比较虚的。”他认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评价,“如果只是用自然科学、工科这套来评价人文学科,过于死板,不太合适;而如果仅仅用二次文献转载来评价的话,主观的东西又多一些。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综合了20多项指标,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科学的体系”。
 
宏观与深层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学术界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更深层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从技术层面设计什么评价指标就能解决和引导的,还需要从社会宏观处探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兼秘书长黄浩涛说:“关于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这个问题本身要真正科学完善地解决,难度是很大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并不是现在就能得到答案。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能在这方面有许多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地产生。”
 
曾担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长的龙协涛忧虑地说:“苏新宁的书当中,有的期刊没有被引用。我对高校学报的期刊非常熟悉,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具体分析,因为现在社会学科风气不正是方方面面的。有的文章很有水平,可能因为是在普通期刊上发表的,想引用不能引,如果引用了北京大学学报某某人的文章,放在论文后面很风光,而引一个很普通的比如说邯郸学报,他们就不引。”这类的情况包括发表稿件,龙协涛说:“有的学报明确说,非‘211工程’大学的作者来稿,我们都不发。在这方面,北大学报还好一点。所以,我很有感触,包括教育部申请课题,如果不是‘211工程’大学,你就没有资格申请课题。所以,在期刊论文引用上也有这个问题。”他与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界作对比,深有感触地说:“稍微年长一点的都知道,不是‘211工程’大学的作者要发文章很难,但是我们也知道,江苏当时有个淮阴师专,有个搞古代文学的萧兵教授,我认为淮阴师专的萧兵教授应该说是国内研究古典文学的一流学者。如果在现在,哪个学报刊肯登淮阴师专的人的论文呢?”龙协涛总结道,“所以,有的刊物没有被引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科学时报》 (2009-7-23 A4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