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言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9-7-20 12:29:03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遭遇个人恩怨 学术尊严该何去何从
 
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网络文章,成为近期砸向学术界的一颗重磅炸弹。该文直指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编纂工程”的负责人之一成崇德。文章对成崇德的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水平以及博士论文改为著作后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质疑。质疑者系与成崇德为同事关系的米辰峰。米毫不讳言此举的目的: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于是,争辩双方“赤膊上阵”,不加掩饰地在媒体上打起“口水仗”,严肃、庄重的学术讨论则俨然沦为了这场征伐的布景。
 
据举报人米辰峰所言,成崇德曾在年终业绩考核等事情上,“不顾学校领导说情”,对自己“栽赃陷害”,“做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事”。而这些便成了米辰峰以学术为武器,为自己求得公道的理由。为了达到博人眼球的目的,米辰峰甚至用了一些诸如“总管太监”等颇具刺激性的词汇,全然不顾及体面与斯文。再看应者,成崇德面对质疑,寥寥数语在网上列出三点声明,指出米辰峰“无中生有”、“造谣诽谤”,并提出要诉诸法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更坦言:“我有大事要办。像米这种低档次的人,跟他说什么呢?”面对所谓“小儿科”、“低档次”的质疑者,似乎应有的严肃的学术争论也就失去了“合法性”。
 
两位学者的私人恩怨“剪不断,理还乱”,媒体和公众也无意去当其中的裁判,但这场在私怨裹挟下的学术争论却丧失了应有的严肃性和尊严。一方面,米辰峰如果当年不曾与成崇德结下“梁子”,那么他是否就毫无兴趣对他所列的成崇德的种种学术行为进行质疑?倘若学术质疑要以个人恩怨为引线才能爆发出来,这是不是学界的一大悲哀和不幸?另一方面,对于米辰峰用“80”天分析出来的自己博士论文中存在的十几条“问题”,成崇德所给的“说法”显然尚不够圆满。对这些具体问题避而不答,无疑让事件变得更加含混不清,难怪有些媒体评论,“怎么说得清呢?”尽管米辰峰挟私举报,但在提出问题时,也尽量做到了条理分明,具体详细。在此情况下,成崇德可否把私人恩怨和学术问题剥离开来,突破私人恩怨的樊篱呢?对于质疑者,能够做到不因人废言,而是直面澄清,我想这也是成崇德对个人利益和名誉最有力的捍卫。
 
学术争论在学界是可贵的,也是必须的。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种学术争论中,骂人者有之,泄私怨者有之,“掴掌”者亦有之,严肃的学术争论往往被推挤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丧失掉了原应有的尊严。这是学术争论的大忌。
 
据悉,最近相关部门已经介入了此次学术问题的调查。我们希望,这场私人恩怨牵带出来的学术争论不要淹没在个人的是是非非中,并最终能给公众一个清晰的答案。我们更期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术机制,引导学术争论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