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7 23:04:05
选择字号:
理工学府中科院研究生院持续提升人文魅力
 
2008年,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全院学生开设了121门人文科学课程,17312人次选修。2009年,人文学科选修课达到了创纪录的168门,涵盖文、史、哲、法、艺术、教育、心理、管理、军事和体育等诸多门类。
 
人文社会学科,已经在这个传统的理工类学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重新定义“创新教育”
 
2009年4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中科院院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主席路甬祥曾特地谈起自己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的一段对话。
 
布鲁斯·艾伯茨要重新定义科学教育。他认为,现在美国的科学教育只注意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却忽视了科学教育其他几个方面的内涵,比如科学工作的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路甬祥则建议他重新定义“创新教育”。“因为无论是研究生教育,还是大学生教育,不完全都是科学教育,应该还包括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路甬祥这样认为。
 
路甬祥一直强调中科院的研究生教育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因为人文素养或综合素质的培养,既是培养科学创新能力的需要,更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他身体力行,于2003年春与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迄今,论坛已连续举办88场报告会,就人们关心的政治、科技、经济、外交、文化、环境、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路甬祥曾围绕“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科学的价值与精神”等专题多次在论坛发表演讲。
 
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这个高规格的论坛。“近水楼台先得月”,中科院的研究生们自然比其他高校的学生多些机会,得以面对面地与众多中外知名学者、政府高层进行交流。正如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人文学院执行院长叶中华所说:“论坛在社会各界产生良好反响的同时,也成为研究生院人文教育的经典资料。”
 
今年,该论坛已经举行了7场报告会,从中科院文化魅力到创新方法研究,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技政策到中国宏观经济趋势,从日本震后重建到中国对外战略,还有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带来的思考等,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艳芬告诉记者,下半年论坛还将围绕建国60周年、中科院建院60年等重大历史契机,来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邀请中外各界知名人士来演讲。
 
让学子的心灵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
 
国外著名的理工科院校都十分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如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中,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占到了1/3。该校共开设了约300多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中有些人文学科的研究已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
 
“中科院研究生院培养的学生,今后会有85%以上要走向社会。他们中不仅要有科学家、工程师,还要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公务员,甚至有一部分会成为政治家。”叶中华说。
 
为了让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爱上人文学科,中科院研究生院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很多改革:将政治原理与时代焦点结合,作为政治课教学的启动点;让人文精神真正走进科学殿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政治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在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人文学院副院长胡新和举例说: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原来由一位老师从头讲到尾;现在改为系列讲座,每个老师只负责自己擅长的内容。原来的授课框架是面面俱到;现在以“厚今薄古,厚中薄外,厚实践薄理论”的原则,重点讲解当代的、中国的、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激发研究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实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结合起来,受到普遍欢迎。
 
政治课之外的其他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受到广泛欢迎。“刘嘉老师的两次课,就让我从此爱上了心理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陶薇说,她选修了刘嘉教授开设的《心理学与生活》,收获不小。人文学院教学秘书张颖建介绍说,刘嘉讲课,PPT上全是图像,没有文字,资料内涵丰富,授课生动,跟生活结合紧密,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眼下正值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夏季学期,其中不乏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人文课程。中科院的研究生们正火热追捧着众多的人文历史课程,很多教室都人满为“患”,走廊里、教室后都星星点点穿插着认真听讲的学子,甚至教室门口也是人头攒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说,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路甬祥提出的“创新教育”新内涵为指导,以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他说:“我们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训练科研能力、培育科学精神,还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社会类课程,坚持开展‘博士合唱团’、‘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文化活动,拓宽研究生的视野,陶冶研究生的情操,让他们的心灵与时代和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
 
《科学时报》 (2009-7-8 A2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