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6 0:32:03
选择字号: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纪念建院十周年
俞正声发贺信 路甬祥等题词
 
7月3日是中国科学院上海 研究院建院10周年的纪念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上海生科院成立10周年题词。卫生部部长陈竺、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中科院院士周光召等也为该院题词。
 
俞正声在贺信中高度评价:“10年来,研究院积极发挥科技国家队的骨干引领作用,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 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路甬祥的题词为:“贺上海生科院成立十周年:继往开来,和谐奋进,创新跨越,科学发展。”
 
“上海生科院将不组织建院10周年专门庆典仪式,而以座谈会、学术报告会、学术论坛和科普活动等方式,庆贺建院10周年。”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建新表示。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上海生科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各级领导、国内外合作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上海生科院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领导、全体科研人员、职工、学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上世纪90年代末,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中国科学院向中央递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报告。1998年6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承担起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任务。为充分发挥上海 研究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实力,聚焦研究方向,提升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在沪区原有8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 研究院,作为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7月3日,上海生科院正式成立。
 
10年来,上海生科院全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布局、集聚创新人才、推进交叉合作、加强开放联合、优化创新环境。上海生科院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任务超过1000项,在 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原始创新重要成果。2000年至2008年,全院发表以第一作者单位署名的SCI论文3336篇,居全国生物学科研机构首位。其中,在《科学》、《自然》及其系列刊物,《细胞》及其系列刊物等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1篇。截至去年,上海生科院申请专利1040项,获国家新药证书44项,其中一类新药证书5项。
 
全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研究员276人,研究组长中45岁以下占65%。目前,上海生科院已由基本从事 基础研究的机构整体发展成为以人口健康与创新药物为核心的大型 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生物技术研发基地。
 
“经过10年努力,上海生科院已经成为我国 领域规模最大、队伍最强、产出最高的研究机构,已经成为结构多元、国际化程度高、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已经成为服务国家人口健康科技需求的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在7月3日下午举行的以“继往开来,和谐奋进,创新跨越,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建院1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科院院长陈晓亚简短的发言,引起了到会80余位领导和专家的赞扬和共鸣。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的科学决策,离不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蕴涵着建院以前半个多世纪各单位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学术积累,凝聚了院所两级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研究生的聪明才智与不懈努力。”陈晓亚指出。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10年只是微小的一瞬,但对于上海生科院而言,10年的努力耕耘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陈晓亚表示,“将以建院10周年为新的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和谐奋进,切实推进‘九个转变’,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服务国家人口健康与创新药物、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战略需求的过程中,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重大创新贡献,在建设‘四个一流’的 创新基地、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的征途上再创新的辉煌。”
 
座谈会上,与会院士和专家表示,上海生科院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服务国家人口健康与创新药物、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战略需求的过程中,继续作出新的重大创新贡献。
 
《科学时报》 (2009-7-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