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惠娜 来源:南风窗 发布时间:2009-6-23 16:26:39
选择字号: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好的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品牌,表示这个地方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这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台湾第一学府——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话开门见山。
 
今年57岁,祖籍河南的李嗣涔自2005年6月起担任台湾大学校长,他是台大电机系学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硕士、博士。
 
台大是台湾的第一学府,也是全台湾学生最向往的大学,其追求的目标,就是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前百大,而培养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则是台大历来努力的方向。
 
反观大陆高校,随着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市场的细分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必将愈演愈烈。面对这种态势,高校的品牌之争亦成必然。正因如此,台大实施的名校品牌战略,对大陆高校的发展或有借鉴之用。
 
李嗣涔在接受本刊记者的访问中,较为完整地介绍了台大打造名校品牌的五要素。
 
学校品质,“从注重通识教育做起”
 
李嗣涔说,台大创立于1928年,是台湾最早设立也是最完整的综合型大学。目前约有1.7万名本科生,研究生约1.6万人。设11个学院,2个专业学院、54个学系,99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台大的医学教研实力很强,在肝炎和肝癌的医学研究方面可以说是世界领先;同时台大在芯片设计方面,也领先于世界各大学。目前,台大正在十余个领域努力提升、加强自己的科研水平,使台大未来能步入全球大学的百强之列。
 
“台湾教育部门自2005年起,推动了‘迈向顶尖大学计划’,主要的执行策略,是从改善教育质量着手。我们台大主要是抓‘通识教育’。” 李嗣涔告知本刊记者。
 
台大为何重视“通识教育”?李嗣涔的说法是:学校不应该仅重视知识的传播,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质量、个人特质的培养,即所谓的“通识教育”。在未来的社会里,单纯依靠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是不足以成就一番事业的。他说,“正因如此,我们特别强调‘通识教育’,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与参与,培养台大学子服务社会的情怀。”
 
他进一步解释说,通识教育是需要自己设计课程的。其实这是蛮困难的,因为一般的老师都是从某一个专业训练出来的。我们在30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是没有通识教育的。通识教育,是后来慢慢养成的,需要有人有这方面的兴趣,逐渐融会贯通各领域的学问,才能教这个课程。如果没有师资,就会流俗,只能找一些专业的老师,教一些简单的课程,那样就达不到通识教育的真正理想。所以,对通识教育需要规划,需要邀请老师参与。
 
台大推行“通识教育”,李嗣涔坦承,“现在,一般的老师不太愿意教,因为对他们将来的升等、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可能不是很有帮助,所以这个方面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课程比较有融会贯通性,要带动学生思考;除了他们本身的专业之外,要强化他们对生命的认知。一个好学校的质量应该由高质量的学生来塑造。”
 
学生品性,“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
 
在台湾,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重要的人物都是台大的毕业生。一般当年最前的3%的学生都是第一志愿进入台大,所以,对于台大的学生而言,除了所学专业要好,还希望他们将来在事业上能够继续保持这样一个优势。
 
“但是,我们也知道,在事业上还不能完全由学识来决定,个人的品性、个人的特质、特别是与人相处的能力更加重要,越到高层,这个方面越显重要。”李嗣涔颇为感慨。
 
采访中,李嗣涔特别提及台大“敦品励学、爱国爱人”的校训。他向记者解释说,“敦品”就是正直诚信,“励学”当然就是求学做学问、追求卓越;“爱国”就是关心周围的社会,要有热情;“爱人”就是要体谅别人、要能合群。
 
“大学是社会良心的最后堡垒。”他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面临压力,而大学从理论上来说则相对自由和宽容。实际上,从台大的老一辈校长傅斯年开始,就开始把“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理念当成学校最高宗旨。大学不只是象牙塔。社会的公共一体化、社会公平性等都是大学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社会责任感。因而,台大的师生才能够总是积极地参与政府改革和民主活动。
 
学生活动方面,台大也是非常重视。他们有很多的学生社团,总数有900多个,活跃的大概有300多个。从大一到大三,都规划有社会服务课程。
 
“教育不只是为了提供社会需求,只考虑社会供求,那是职业培训,不是教育的目的。”李嗣涔所推崇的高等教育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说:“这就要求学生们要有宽广的知识背景,所以我们特别强调素质教育,扩张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而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性,社会的良心堡垒就更加坚固。”
 
强势师资,“培养和挖人并举”
 
作为名牌大学,争取人才是第一要务。李嗣涔毫不忌讳地谈到了台大如何获得世界顶尖人才的两道“诀窍”,“通常是将世界上好的人才挖过来。另一种做法,就是对有潜力的年轻人才加以培养。”
 
不过,李嗣涔也同时承认,这些有潜力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能变成“才华出众”,其实有一定风险,需要用评估制度加以配合。他说:“一位年轻教师,到学校三五年之后要加以评估,如果评估不通过,就再给一两年改善,如果还不过就只好请他走人。即使已经升到了教授,若没有达到免评估的水平,还是会每隔5年评估一次。另外就是挖人,将好的人才一个团队带进来,带动学校某一方面的研究。”
 
如今在台湾约有1900名教师获台湾教育部门政府讲座奖励,其中40%都是台大的老师。目前台大已经成立了很多的研究中心,包括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医学卓越中心、信息电子中心等等。
 
谈及对未来师资的储备与培养,李校长满怀憧憬,他对本刊记者说,“未来是预防医学的世界,治疗只占健康一部分,关键是怎么样保持健康,这里牵涉科技,牵涉社会运作的模式,牵涉整体社会形态的改变等等,类似这些领域,比如生物医学科技、光电工程,我们都有整合的团队,我们也将培养更多这方面的顶尖人才。只有有了一流的人才储备,才能造就出一流的大学。”
 
专业优势,“树立和坚守学术权威”
 
“用心打造名校品牌,在专业领域,你要占据优势,要树立和坚守自己的学术权威。”对此,李嗣涔甚为自豪地告知本刊记者。
 
“台大的医学非常强,比如说台大发明了肝炎疫苗,可以避免母亲将肝炎传染给胎儿,这是台湾医学界领先世界独特的贡献。”
 
“我们打算再找出10到15个领域加强研究,尽量在 2010年前,达到世界一流的境地。”李嗣涔非常自信地解释说,“我们会用经费去补助那些已经在世界上接近一流的领域,希望再加把劲,达到世界一流。比如说在系统芯片方面的设计,我们的电机系在世界各大学中是第一的。世界上有一个关于芯片设计的最好的会议ISSCC,过去5年,台大的论文是世界所有大学中被接受得最多的,而2007年台大被接受的论文,甚至比所有工业界都多。毫无疑问,台大在这个领域,世界第一。”
 
尽管李嗣涔很强调台大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但他对学界的交流合作,仍持开放心态,尤其对两岸的学术互动。据他透露,按台大的规划,目前与大陆高校的合作,时机成熟即将招收研究生来台大就读,前期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如果一切顺利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可以招收大学生来台就学。
 
在此方面,李嗣涔肯定了马英九政府对两岸学术交流的政策。他说,目前台湾大学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大陆著名学府已有交换生的安排,他相信,未来大陆到台湾读书的学生会不断增加。
 
“台湾十分缺乏高科技人才,如果台湾本地现成就有大量高科技人才,为什么还需要到外地去寻找呢?多些异地性的交流,多些全球性交流,对台大巩固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有好处。”李嗣涔对此观点明确。
 
文化积淀,“一切需要时间检验”
 
“打造名校品牌的第五个要素,那就是文化的积淀。”李嗣涔强调说,“品牌代表着高校良好的办学质量,代表某种成功的文化气质,预示学生今后的社会地位,昭示着高校悠久的历史,是高校经年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也是事关自身长足发展的一种软实力。”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高校品牌是高校的名称、标志和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要素的总和,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李嗣涔做出专业的解释。
 
高校的品牌战略,是通过对学科设置、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配置、校园文化的培养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自己的品牌资产。尤其是名校的形成除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外,还需要长期的校园文化积淀,需要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支持,而这一切都要时间的检验。
 
对此,李嗣涔认为,一所大学的气质塑造直接影响学生的成才情况,在他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格及品德。
 
针对目前冒出来的许多定量的对大学的排名体系,李嗣涔觉得难免会有偏颇,“对于这些排名体系,我们不能太认真,否则就容易产生偏向。我们采取的原则是不管你用什么指标,我们都在追求全面性的进步。高校的品牌文化是依靠长久积淀的,并非几项指标所能概括的。”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