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王莉萍报道]“2030年,我国将达到用水高峰,从目前看,我国的水资源基本能满足这一发展需求,前提是水资源配置合理、节水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研究室主任谢新民近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221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由于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浪费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对此,谢新民提出的应对措施是“既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又要实施有效节水”。
北方缘何“干渴”
“我国水资源呈现的特点是南方污水,北方缺水。”谢新民说,“南方多污水是因为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严重,所以减污是南方的当务之急。”
太湖治理是中国水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暴发大面积蓝藻,而这也是中国内陆湖泊共同面临的问题。过去10多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太湖、巢湖、滇池,但现实是,湖泊越来越脏。
蓝藻危机之后,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的潘岳表示,中国七大水系中,26%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与人体接触会导致危险后果,或者已“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2008年,环保部提出了重点研究制订并加快实施太湖、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实施方案,提出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目前“清”湖虽有进展,但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
北方缺水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原本处于半干旱地区的北方先天就降水不足,尤其是近些年北方又进入了枯水期,缺水的状况更趋严重。由于历史有记载的水文资料很少等原因,虽有一些专家致力于研究,但至今很难科学预测北方何时能够进入到丰水期。
北方“干渴”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战略配置不合理。在中国,历史上是南粮北运,但由于改革开放后南方工业化速度增长迅速,工业占地、弃耕等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北方水利工程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北方产粮朝南运送的现象,并且维持了20年之久。北方对于种植的热情,发展到在不适于种植水稻的地方开发种植水稻。
“社会分工整个被扭转,违背自然条件,这加剧了北方缺水的情况。从水资源配置看,这很不合理,是不可持续的。”谢新民说,“另外,北方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水就成了更为稀缺的资源。调水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是水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北京的缺水问题是世界大都市缺水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最近遭遇7年(1999年~2005年)干旱,年均降雨量仅为449毫米,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76%,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同时也存在用水严重浪费的问题。为此,北京市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北京市已完成水利投资74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18亿元),在山西、河北两省的支持下,自2003年起连续3次实施多座水库联合调度向北京市集中输水2.64亿立方米,并通过明确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制定节水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量化管理等综合措施,克服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
正如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时所说:“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水库需要转换角色
“我国的问题是水库建得太少,而不是所谓的多了。美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率是80%,我国也就不到30%。”谢新民分析,“一个最直观普通的现象是,汛期几场大雨下来汇入河流后,迅速流入大海,等于白白浪费了雨水资源。而水库就是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我国因受季风气候影响,江河的径流各季节分配极不均衡,汛期半年的水量占全年的70%~80%,而枯期半年仅占全年的20%~30%,导致汛期洪水频发、枯期水又难以满足需要,使得水电汛期出力大、枯期出力小。而通过水库的调节,一方面提高水电的发电质量,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防洪、提高枯期供水和灌溉能力、改善航运条件等。
谢新民说:“目前到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时刻。以前建水库、大坝首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发电,今后将逐步转换重点职能为供水,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未来对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将越来越高。谢新民认为:“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最高可能会占到90%以上。未来水电将服从水调,因为发电可用煤炭、核能等替代。另外,部分地区的水库航运功能也将逐步弱化,运输以其他交通工具替代,以确保用水需求。这也可以看出水资源不但稀缺,而且不具有替代性。”
水能资源利用不均
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水电。我国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目前开发利用率很低,并且我国的水电资源具有区域分布不均,并富集于数条大江大河,江河的径流在季节分配上极不均衡的特点。
水电专家晏志勇曾撰文指出,在区域分布上,我国东部地区(13个省、市)拥有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中部地区(6个省)占11%,而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高达81%,并且西部地区的金沙江干流中下游、澜沧江干流云南段、雅砻江干流中下游、大渡河干流、怒江干流中下游、黄河干流上游及中游北干流、南盘江红水河干流、乌江干流就富集了经济可开发容量2.0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51%,易于开发建设大型水电能源基地。
“中国部分地区的水利建设的确不够,很难满足地区供水和供电的要求,尤其是东北地区松辽流域、柴达木盆地等都需要加快水电建设。”谢新民说,“比如,在嫩江流域上仅有一座水电站,这已经不适宜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料显示,我国常规能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仅次于煤炭。然而,从能源利用看,我国的电力生产主要依靠燃煤发电,2007年全国发电量中燃煤发电占到83.3%,水电占14.4%
《科学时报》 (2009-11-23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