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高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2 23:59:20
选择字号:
蒋高明:美国式现代农业适合中国吗
 
新中国建立60周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场面令国人振奋,经过60年发展,辛勤的中国人民还利用全球7%的耕地,成功养育了21%的人口。
 
即使如此,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丝毫不能有麻痹大意倾向,要时刻准备应对来自西方大国发起的“粮食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兜售其所谓高技术武器,引诱我们搞所谓的现代农业,诱惑中国亿万农民离开耕地,扩大粮食“缺口”,以削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实力。中国农业如果追赶美国,将存在重大危机,试分析如下。
 
美国有耕地29亿亩,中国18亿亩。2007年,中国生产粮食5.01亿吨,美国3.63亿吨。中国耕地面积是美国的62%,但产出的粮食却是美国的138%。中国粮食单产为278公斤/亩,美国只有125公斤/亩。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其耕地也比我们多得多,为什么粮食无论单产还是总产,反而不如中国呢?答案在于“人”身上。美国有3亿人,仅为中国的零头,会种地的人更少,仅600万人左右,98%的人口由2%供养。因为多数人的“饭碗”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美国农业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农场主有向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我国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产品自给率特别高。农民满足了自身粮食安全就是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除此之外,70%的农民还养育了30%“吃闲饭”的城里人。
 
由此可见,中国之所以在目前的“粮食战争”中以弱胜强,靠的不是转基因那样的“高端武器”,而是大量勤劳的农民、5000年的农业知识沉淀、精耕细作的农作方式。如果我们也像美国那样大搞城市化,也让少量人口养育大量人口,我们的粮食还够吃吗?肯定做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耕地,二是原来那些“自给自足”的人口也将变成“待喂养”人口。从理论上讲,现代农业是“粗暴”式的,是无机能依赖型的,其特点就是:人越来越懒,地越种越瘦,环境越来越污染,农业利润也越来越小。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在于人而不在于武器。“粮食战争”更是如此,丢失了传统的农业优势,搞所谓转基因高科技农业,就等于我们自动放下了武器,任人宰割。
 
再来看粮食消耗。美国人均生产1210公斤,消耗粮食1046公斤,还有些“富余”进入国际市场。美国人均消耗粮食惊人,其消费量是印度人的6倍! 除粮食外,一个美国人每年要吃掉42.6公斤牛肉、45.4公斤禽肉、78公斤液体奶,这些指标在全球都遥遥领先。如果我们也搞美国那样的现代化,以2%的人口来满足98%的人口的奢侈消费,中国需要每年产出13.33亿吨粮食。我们根本生产不出来。
 
中国的粮食缺口是暴露在人家面前的,也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粮食超级大国怎么扩大这个缺口呢?一是加大政府对本土农业补贴,使粮食价格更便宜,强化其“粮食武器”;二是派出先遣队,使用转基因武器打败你;三是引领中国在转基因武器上展开“军备竞争”,消耗你的国力;四是用现代农业神话迷惑我们,让中国科学家相信现代农业优势,自动放弃传统的生态农业武器,以我们的劣势拼他们的优势。
 
在某种意义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国防安全,饥饿引发的人口死亡甚至超过战争。目前,我们追赶美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也是让更多勤劳的农民离开耕地,出现更多“吃闲饭”人群,造成新形势下的“谷贱伤农”。如果我们再听任境外更便宜的粮食“入侵”中国,则我们的粮食生产,从种植季节到播种面积都将面临危机。
 
中国之所以用7%的耕地养育了21%的世界人口,其优势在于传统的精耕细作,有大量勤劳的农业熟练“工人”。如果我们丢失这个优势,盲目引进转基因等生物技术,让跨国粮食巨头控制我们的粮食生产权,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可能就由原来的 “不是问题”,演变成比军事更加棘手的吃饭问题。我们必须时刻高度警惕这种危机。
 
超级农业大国以其巨大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先以低于种植成本的低价扩大粮食缺口,挤垮他国农业,控制粮食生产主动权;再以高价收回前期投入,打破粮食生产“自给自足”格局,形成对外依赖的粮食生产格局,让我们乖乖地给他们“白银”。这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重演,是一场没有硝烟、在高科技烟幕掩盖下的赤裸裸的“掠夺”战争。
 
应对可能发生的“粮食战争”,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继续保持传统农业优势。政府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并将原来用于补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资金,逐步转移到用生态方法种地的农民头上;补助秸秆养殖,发展“大粮食”;恢复并培肥地力,加快发展“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循环型农业。
 
《科学时报》 (2009-10-23 A3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