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9-10-22 11:51:37
选择字号:
中青报:保研内幕传闻能轻易澄清的别不屑回应
 
北大作为国内最好大学的一个代价,就是经常处于舆论关注的中心,近日又因“保研丑闻”被卷入舆论漩涡。一则《骇人听闻:官员儿子北大经济学院五门不及格照样保研!?》的网文在网络传播,发帖人自称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称该院在不久前的保研工作中,两名来自黑龙江某市两位官员的孩子韩某和张某,本科三年多门功课不及格,竟然顺利登上了保研的榜单。北大回应称“对于此事,除了‘这个绝对不是事实’之外,没有太多的话要说”。(《广州日报》10月21日)
 
网络兴盛的一个结果是,如今网上披露各种丑闻和内幕的“网友曝”铺天盖地,不少曝光在纸媒介入调查后被证实是真实的,也有不少纯粹是蓄意的炒作或无中生有的谣言,很难说这条涉及北大保研内幕的网帖是实情还是谣言。无论如何,既然出现了这样的传闻并在网络传开,即使纯粹是无中生有和恶意中伤,北大感到很愤怒,也不能以沉默、不屑、语焉不详来对待传言。在很容易被传言牵着鼻子走的网络传播时代,当事人越是不屑回应,越有利于传言的传播,加剧公众的怀疑。再不堪一击、不值一辩的传言,都可能发酵为满城风雨的热闻,就如前段时间的胡斌替身传言一样。
 
所以,北大面对保研内幕传闻时极其不屑的“没有太多的话要说”,是不妥的。这种不屑实在是帮了传言的忙,公众根本不会将这种“没有太多的话要说”解读为“坦荡者的不屑理会”和“以沉默表达对传言的鄙视”,而会解读为心中有鬼,不敢公布事实,以傲慢和回避掩饰心虚。拒绝以事实击碎谣言,只会让那些怀疑传言真实性的人开始怀疑北大。
 
应该说,如果帖子内容纯粹是无中生有,很容易被澄清。说官员的孩子多门功课不及格竟然登上了保研榜单—首先保研名单中,有没有发帖者所说的官员公子韩某和张某,如果根本没有,直接就可以以此反驳传言;如果有这两个人,那就公布他们本科三年各门功课的成绩,反驳“多门功课不及格”;然后摆出他们的履历和公开保研的条件,说明其符合保研条件就可以了。一切都可以找到事实依据,并没有什么说不清楚的事情。对很容易澄清的传言不屑回应,只能让信息越来越模糊、事情越来越复杂。
 
北大说这些信息涉及学生的隐私——这个理由站不住脚。正常情况下,分数确实是学生的隐私,可当其申请保研时,就应该让渡对成绩的隐私诉求,将其公之于众接受监督。再说了,当面临丑闻指控和涉及自身声誉时,即使成绩是隐私,学生也是会让渡这样的隐私来证明自己的清白的,以公开信息击碎恶劣的传言。很容易就可以澄清的事情,为什么不屑去做呢?
 
网络传播时代,对传言最好的回击,不是传统说的那样“保持沉默”、“任其自生自灭”或者什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而应该在第一时间去积极澄清,不给传言任何喘息的时间,迅速以事实击碎传言。网络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分真假,网众很容易被传言预设的逻辑和情绪牵着鼻子走,假的信息不会自动被证伪,倒是因为迎合了公众的某种情绪和想象,而经常占据传播优势,压倒真相并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迅速传播。北大保研内幕传闻就是如此,这种传言非常符合人们对高教腐败和保研黑箱的想象,非常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这种传播语境下,“及时澄清”是破解传言最好的途径。对无中生有的传言最有力的打击,就是拿出确凿的证据将其迅速消灭,在传言出现时立刻以权威的事实将其扑灭。许多传言,在刚开始时是很好澄清的,一个事实就可以让其现形,就能自证清白,越是不屑回应、越是刻意回避,越让人猜疑。等到最后人们信以为真时,就很难说清了。
 
无辜被无中生有的传(谣)言找上门,谁都会生出愤怒之情。可在如今逢事必疑、无所不疑的信任危机下,当被传言盯上时,除了及时、主动地去澄清外,真的别无他法——这可能是这个失信的时代不得不支付的代价,尤其是像北大这样的公共机构。迅速地以事实击碎传言,不给传言发酵的时间,也许是修复信任的一种途径。“没有太多话要说”显然苍白无力,主动放弃披露事实,只能把人们推向相信传言那一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