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晓峰 董宇翔 好诚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09-10-20 23:20:04
选择字号:
黑龙江省医院专家找到大肠癌遗传易感新位点
大肠癌遗传易感的新位点在哪里?多基因在大肠癌发病中的空间立体作用到底怎样?黑龙江省医院消化内科医学博士王燕颖在最近完成的一项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诊断研究”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确认MPO基因463位点G/A多态性为大肠癌发病的一个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这一成果为高危大肠癌人群筛查、早期肠癌检出,以及相关基因调控和化学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大肠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十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始终位居消化道肿瘤“榜首”,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绝大多数的肠癌都属于腺癌,由肠内息肉(腺瘤)和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而来。大量证据表明,现代不良饮食习惯是国人大肠癌发病率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肠道化学致癌物如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芳香胺、多环芳烃等的含量明显增加,这些物质具有遗传毒性,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目前的研究中,人们在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肝毒细胞瘤中均已发现MPO的“魅影”。MPO既是化学致癌物的重要代谢酶,同时也是一个氧化应激相关酶,它是否参与了肠道致癌物的形成过程,一直是待解之谜。王燕颖博士敏锐地抓住这一线索,应用现代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环境致癌角度探讨了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勾画了致癌物代谢酶基因MPO及微卫星相关位点多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结果显示,MPO-463位点是大肠癌遗传易感的新的位点,同时表明MPO、CD15等5种基因在癌前病变至大肠癌的发展进程中有协同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大肠癌目前呈现有“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及误诊率高”3个明显特点,MPO基因可作为临床内镜活检标本中特异性标记物,检测其在大肠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多态性,用于筛选大肠癌高危人群,具有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文章9篇,科技查新未见国内外有相关报道。
《科学时报》 (2009-10-2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