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孙自法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5-19 15:56:14
中国地震局解析:汶川大地震震级缘何两度修订
 
四川汶川大地震5月19日进入震后第7天。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继一开始测定为7.6级、随后不久修订为7.8级之后,18日再次修订并最终确定为8.0级,汶川大地震震级测定缘何一波三折?
 
中国地震局称,对一次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震级进行多次修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符合国际惯例。该局19日还专门对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测定与修订过程进行详细解析——
 
为何修订震级?
 
测定方法上,地震参数是用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多个地震台站的记录进行测定;理论上,所用地震台站的记录越多,测定的地震参数越准确。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大约6.5公里/秒的速度转播,也就是说地震波从震源到地震台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但从地震救援角度,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报告政府并向公众发布。
 
根据地震数据处理规定,地震参数测定分两个阶段:一是地震速报,使用最先接收到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快速地震参数测定,并及时发布地震信息;二是精细分析,即利用所有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记录进行地震参数的进一步分析,给出最终修订结果。大多情况下,地震速报参数和修订参数有一定差异。
 
国际通行震级测定过程
 
目前在国际上,地震参数的测定分两个过程,一是计算机自动测定与人机交互快速测定,二是最终的修订。前者是在地震发生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会给出自动处理结果,并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的途径发布地震信息,随着地震台站数据的不断增加,测定的地震参数也在不断地变化;后者是待所有地震台站的资料收集以后,给出最终地震参数,编辑出版地震观测报告。
 
对于这次汶川大地震,美国初订面波震级为7.8,修订矩震级为7.9;欧洲地中海地震台网中心初订矩震级是7.5,修订矩震级为7.9;俄罗斯修订面波震级是8.0。
 
中国地震台网震级测定过程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约6秒钟强大的地震波传播到离震中最近的成都地震台,一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处理系统报警,同时进行自动定位,几分钟后系统给出自动测定结果。
 
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地震局随后利用所能收集到的地震台站资料,对汶川大地震的参数进行详细测定,最终修订震级为8.0。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