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静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5-14 8:51:2
职业地震预报员孙士鋐:对本次地震的发生感到有些突然
 
数字地震监测台网发挥重要作用
 
5月13日下午1点多,当记者迈进位于北京三里河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大楼第三层一个房间的时候,那里的一台计算机恰好传出“轰轰轰”的声响。地震台网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这表明最新一次余震发生了。
 
计算机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显示:这次余震出现在13日13时50分,发生于四川省青川县,震级为4.4级。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总工程师刘瑞丰说:“大地震发生后,余震一般会延续一段时间。”
 
截止到13日14时05分,汶川地震引起的余震已达到1955次。其中,6.0~6.9级以上2次,5.0~5.9级的14次,其他为5.0级以下。通常情况下,国家要求地震台网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的10分钟之内,报告设立于中国地震局的国家减震抗灾指挥中心,以便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地震台网中心一般在3分钟之内核实确认震级,10分钟之内上报。
 
刘瑞丰指着壁挂地图说,从余震分布的地区来看,这次汶川地震至少显示出一个明显特征:这是一次以汶川为起点向东北发展的单侧破裂地震,延伸约300公里。因此,汶川县东北方向的北川县破坏严重,灾害损失很大。成都市虽距离汶川县较北川县近,但处于汶川东南侧,相对破坏较小,灾情略轻。
 
刘瑞丰还介绍,经过“十五”建设,目前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在全国设立了152个国家级台站,四川省有7个。另有31个区域台站,1000余个子台,还有数个流动台站。国家级台网跨度大,区域网站跨度小。一般而言,距离震中愈近的台站,数据愈准确。中国地震台网要求,东部地区4级以上上报,西部地区5级以上上报,其他周边地区6级以上上报。地震台网中心根据上报数据进行综合修订,最后确定地震的震级、地点和时间。
 
刘瑞丰说,唐山地震时,中国使用的是模拟地震台网,研究人员当时寻找震中就找了5个小时。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则在这次地震后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加强对汶川周边地区的监测,中国地震台网已组织力量奔赴四川。刘瑞丰说,“陕西、甘肃和重庆的监测力量没有动,主要抽调了广东、辽宁等地区的监测人员去灾区,加强了震区的监测强度。”
 
会商制度由每周改为每天
 
5月13日凌晨4点从昆明赶回北京的中国地震台网首席预报员孙士鋐,13日下午3点在地震台网中心7层会议室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作为一名职业地震预报员,孙士鋐对本次地震的发生感到有些突然。他介绍,自2001年昆仑山西部发生8级地震之后,西部地区比较平静,这是很少见的现象。
 
根据每周的会商情况分析,专家们对西部地区的平静曾有过推测:“这个平静意味着什么?”专家们认为,一种可能是,地震活动很强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另一种可能是,将出现大震。根据历史经验,大震之前应该出现宏观异常,如松潘地震之前地下水位上升很快等现象,但这次没有出现。
 
专家们在会商时曾讨论过这样的问题:“21世纪的地震与20世纪的地震表现为何不一样?这次是出奇地平静。”他们推测,也许地震发生也存在百年周期?关于这样的问题,中国只有40年的经验,因此仍一直在探讨之中,没有把握。
 
孙士鋐是地震台网中心专门负责预报卡管理的人员之一,每年会收到各方面关于地震预报的信息。汶川地震前,他却没有收到任何一份正规的预报卡,即填写了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的预报。
 
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已将每周的会商改为每天会商一次,主要就地震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能够作出准确的地震预报。(原题《强化监测 加密会商——汶川震灾后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见闻》,载于2008年5月14日《科学时报》)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