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姚玉鹏 张进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5-19 2:4:43
地质学家聚焦中国南北地震带
基金委地学部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大陆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地质构造带,被统称为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也称中国南北地震带。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7.8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带上。
 
南北构造带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地质学家们认为,印度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造成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抬升、变形。青藏高原变形向东的延伸受到四川盆地下坚硬岩石圈的阻挡,在四川盆地的西缘形成了一系列高耸陡峭的山系,即龙门山。造成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的原因就是穿过汶川、茂县和北川等地区的龙门山断裂活动,它是青藏高原东界的一段,也是中国南北地震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中国南北构造带不但是我国重要的地貌分界线,也是中国大陆构造的东—西分界带,对于探讨中国大陆深部结构、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东部、西部构造与地表系统反转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沿这条构造带,也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藏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对南北构造带的理论研究,对探讨强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这些认识,中国科学家一直在坚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也一直关注这个重要带的研究,并连续两年列入地球科学部重点项目申请指南。但是,关于南北构造带及中国大陆东西部差异演化的研究,可能涉及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些重大科学命题,而目前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尚缺乏统一的规划,前沿性科学问题尚未很好地综合集成与整理。
 
日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发起,西北大学承办的中国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举行。会议召集了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2个单位3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议以主题发言引发自由讨论的形式,对南北构造带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化、现今构造变形与地震活动、大陆动力学过程、资源、环境灾害效应,以及中国大陆东部、西部构造差异演化与深部背景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争鸣探讨。会议交流了近10年来南北构造带及相关地区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聚焦了与南北构造带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明确了研究前沿。
 
通过两天的学术讨论,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南北构造带的存在。南北构造带本身作为一个特定单元而具有重要的地质、资源及环境(灾害防治)意义。该带可划分为不同段落,不同段落具有不同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但总体统一构成一带特定构造,其中部、南部是现今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表明南北构造带是一重要的复合构造系统。南北构造带既是一个历史强震集中带,同时其南段、北段分别在能源及金属矿产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南北构造带还是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动力学体制东西反转的分界线,也是控制中国大陆现今从地表形貌到深部地幔差异演化的界线。具有从深部到浅层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表系统的综合分界性,因而是中国大陆构造的东部、西部的分界带。它既是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地震与地表系统及深部过程研究的关键地带之一,也可以成为探讨大陆内部动力学过程的天然野外实验室。
 
六大科学问题指导学部战略规划
 
会议通过讨论和争鸣,初步在6个方面聚焦了若干科学问题:
 
1. 关于南北构造带的定义:现今的南北构造带是否应该赋予特定时间含义?现今的纵贯南北的构造带是否具有动力学的统一性?其地表—深部的具体表现形式怎样?南北构造带现今的确切范围位置——是继承古老构造发育,还是新形成的构造?
 
2. 关于南北构造带的结构与属性:不同时空段落的深浅部结构、构造演化和大地构造属性,特别是不同段落的交接部位及其与东部、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的结构及演化过程。
 
3. 关于南北构造带的形成历史:是否应将南北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历史区划为前期、后期。前期为自中生代中国大陆形成以来的形成期,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形成历史;后期为新生代的定型期,主要活动可能与青藏高原形成叠加关系直接相关。
 
4. 关于南北构造带的形成机制:注重现今南北构造带的形成机制;注重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对浅部构造与动力学的影响。南北带的形成是否是对已有构造带的改造,改造的动力过程如何?是否是已有构造的拼接,即归纳过程,这个过程如何?是否具有统一的南北向深部起因,原因又是什么?
 
5. 关于中国大陆东部、西部的差异演化:中国大陆现今地貌格局的形成时代及机理——现今南北带的启动时间问题;中国大陆东部、西部深部差异的现今状态及相关的地球物理信息;中国大陆东部、西部深部差异的历史状态及演化,包括岩石学地球化学信息等。
 
6. 关于南北构造带的大陆动力学:太平洋、印度洋及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及欧亚板块内部的调节响应;板块边缘向板块内部作用的转换机制;深—浅部耦合与脱耦、层圈相互作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达到了展示研究现状、聚焦科学问题、探索研究前缘、提出研究建设性意见的目的,对于下阶段实施地球科学部“十一五”发展战略及“十二五”战略的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少量主题发言引发自由论坛的会议方式值得推广。鉴于南北构造带的重要性和潜在的重大科学意义,与会代表建议将本专题会议固定下来定期召开并深化探讨。
 
拟对防震救灾相关研究予以资助
 
这次汶川7.8级大地震发生后,基金委地球科学部迅速与相关的专家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地震的情况和科学家的初步想法。考虑到震后第一手观测资料对科学研究及未来地震预测和防震救灾以及预防次生环境灾害的重大意义,对在第一线参加震后科考、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地球科学部拟利用科学部主任基金尽快给予经费支持。
 
(作者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质学科负责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