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沈铭贤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3-28 2:43:58
学术争论:精神的拳击场 从波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说开去
 
“爱因斯坦看来是他第一位精神上‘拳击’练习的对手——即使在爱因斯坦去世后,他也会当他还活着那样与之争论。”这是美国科学家和科学史家派斯在评述玻尔与爱因斯坦争论时所说的一段言论。把学术争论喻为“精神拳击场”,我以为很恰当。
 
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揭示了微观粒子的一个奇异特性。在经典力学中,观测对象,例如运行中的一列火车、一架飞机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其位置和速度。在量子力学中,像位置和速度等“共轭变量”,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而且,一个(如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另一个(如速度)就越测不准确。为什么微观粒子会有如此奇异的特性,量子力学的描述到底完备还是不完备呢?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玻尔为此争论了近30年。
 
如果我们同意学术争论是科学家们、学者们进行精神磨砺、精神角力的场所,那么,这场著名的争论至少能说明:
 
(一)需要“精神拳击场”。
 
玻尔的弟子罗森塔尔曾用他切身的感受指出,玻尔很看重有没有在科学上与他探讨、质疑的“活的共鸣器”。海森伯认为,“有机会为自己的观点跟学识如此渊博的对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辩论”,是巨大的动力。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教授豪尔吉陶伊在分析总结10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时强调:“有少数特别棒的敌人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说的“敌人”,当然指的是“精神拳击场”上的对手。
 
确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何况微观粒子又有那么多新的不为人知的特性。因此,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正是通过不同看法之间的切磋、交锋、比较,才逐渐趋于完善、逼近真相。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什么玻尔总是一再真诚地向爱因斯坦表示感谢和敬意呢?因为爱因斯坦这个“特别棒”的对手提出的种种驳难,比如EPR佯谬,促使玻尔不能不更深入地思考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推动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这并非量子力学的个例。麦克林托克的转座子假设、普鲁西纳的朊蛋白假设等诺贝尔奖级的大成果,都曾经受“精神拳击场”的洗礼。维纳主持的科学讨论会,参加者要经受“无情批评的夹击”,也是货真价实的“精神拳击场”,它催生了控制论的奇葩。或许,这便是波普尔所倡导的“理性批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吧。
 
(二)需要遵循“精神拳击场”的规则。
 
1927年,爱因斯坦与玻尔首次就量子力学问题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进行唇枪舌剑的辩论时,他们两人的共同朋友埃伦菲斯特感到很不安和紧张,一再劝告他们平息争议。以后也作了许多调解努力,可谓苦口婆心。埃论菲斯特的忧虑不无道理。在科学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看法不同,特别是由于公开论战而闹得不愉快、失和,甚至反目为仇的并不鲜见。因此,既要“精神拳击场”,又要制定和遵守规则,为“精神拳击场”创造良好有序的环境。决不能像美国拳王泰森那样,竟在拳击比赛上咬对手的耳朵,留下千古笑柄和骂名。
 
在这里,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仅仅针对学术问题和尊重对手这两条。爱—玻之争为什么在科学史上留下崇高声誉,并且至今仍在启迪我们,成为科学争论难以企及的典范?除了问题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两位对手高尚的道德和风格。他们总是针对问题展开深入的争论,并且始终坚守各自的立场,但又尊重对方的观点和人格,同时还不影响其他方面的合作。最让我感动的是,1939年,当玻尔获悉铀核裂变的消息后,亲赴普林斯顿拜访爱因斯坦,向他通报最新科学发现和“链式反应”的初步思考,得到爱的高度赞赏。谁能相信,他们是论战对手呢?维纳讨论会的那些“精神拳击手”,也都相互友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曾创造“百家争鸣”的辉煌。在今天科学的“精神拳击场”上,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说心里话,我不太乐观。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